中国青年网武汉7月15日电(通讯员 万洢含)武汉革命博物馆是一本后人为历史写的书,让我们知来处,传承山河历史,明去处,启迪家国未来。人们读了许多年书,上过许多节历史课,听老师在讲台上慷慨激昂讲述国家的历史,党的故事,在这样的熏陶下,作为炎黄子孙走进博物馆时,对博物馆里陈列的物品和它们的背景都会产生共情。
武汉革命博物馆,博物馆坐落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红巷13号。馆子总占地面积有三万多平方米,而建筑的面积靠近两万平方米。武汉革命博物馆于1997年成立。接待的游客数不胜数,很多人慕名而来,领略曾经党的风貌,缅怀先烈与往昔峥嵘岁月。
拾遗武汉队伍在6月29号这样一个晴朗的日子里,踏入了武汉革命博物馆,追随历史的遗迹,虽然人虽去,物已旧。博物馆旧址早已没有了当年那会场的激烈气氛,但是队员的心头仍然生出了许许多多对革命历史的沉思与对革命先烈的虔诚缅怀。
图为拾遗武汉队步入武汉革命博物馆的大门所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万洢含 摄
队伍先来到的地方是曾经的农讲所。这座红墙黄瓦、古朴庄重的院落,有些的寂寞冷清。与四周那日新月异的变化、车水马龙的繁华相比,它就如同孤独的老人睡在那遥远的梦中。当年的旗卷长戟与昔日的如火如荼,如今却只化为了几幅照片和数句解说词,守候在这陈年旧院。那浓烈的史风,在进门之时迎面扑来。
这是毛主席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也是他曾经培养农民干部的地方。这为领导农民起义做下了坚实的基础。看着毛主席的头像、看着曾经农民干部学习与生活的痕迹,能体会到什么是朴实、质朴的生活,什么是刻苦学习,什么又是神圣的信仰。我体会到了毛主席思想的伟大和它深刻的影响。 主席以身作则,住宿的地方仅有一张床、一张书桌和一张椅子,人们似乎看见的也只是一个朴实农民的家。他就住在教师的隔壁,与老师们在一起商讨,与学生们共同得进步。
图为拾遗武汉队所记录的武汉革命博物馆的饭堂。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万洢含 摄
队员们深感已经从原来祖国娇弱的花朵变化为身上有了担当的青年人。能亲身的感受到革命党人那无私无畏与前瞻远瞩。会址保留了原样,是如此的简陋和狭小,那留下来的饭盒和扇子也是那般的破旧,我却不觉得寒颤。先辈给我们留下的是广阔的蓝天绿地,是子孙万代的幸福安康。我不禁感叹,在那个看似狭小的会议室里,数位为革命而奋斗的先辈,为党为国挥洒着自己的激情与汗水,甚至是鲜血。正是他们,在这里,挽救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博物馆是后人为先辈的书,虽然不是浓墨重彩,但却庄重浓厚,余味悠长。
革命博物馆内有藏书三千余册和照片底片资料一万多张;文字资料三千余份。还有一千多的复印件和文物原件594件。其中一级文物有10件,二级48件,三级266件 还有参考品273件。
武汉革命博物馆虽然没有省博知名,没有精美大气的装修,可却是学习红色教育,领略党风的好地方。里面包含了毛主席农讲所纪念馆,陈谭秋烈士纪念馆,中共五大会址纪念馆,毛泽东旧居纪念馆等。
图为拾遗武汉队参观博物馆陈列旧物。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万洢含 摄
一座修葺精致的小院落,进入院子大门,是一排平房。大门的正上方的红色额匾上,是周总理题写的——毛泽东同志主办的中央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那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武昌农讲所”。 这座红墙黄瓦、古朴庄重的院落,有些的寂寞冷清。与四周那日新月异的变化、车水马龙的繁华相比,它就如同孤独的老人睡在那遥远的梦中。当年的旗卷长戟与昔日的如火如荼,如今却只化为了几幅照片和数句解说词,守候在这陈年旧院。那浓烈的史风,在我们进门之时迎面扑来。
队伍随后去了毛主席曾经居住过的地方,也是他曾经培养农民干部的地方。这为领导农民起义做下了坚实的基础。看着毛主席的头像、看着曾经农民干部学习与生活的痕迹,我体会到了什么是朴实、质朴的生活,什么是刻苦学习,什么又是神圣的信仰。我体会到了毛主席思想的伟大和它深刻的影响。 主席以身作则,住宿的地方仅有一张床、一张书桌和一张椅子。我似乎看见的也只是一个朴实农民的家。他就住在教师的隔壁,与老师们在一起商讨,与学生们共同得进步。
介绍说:“这两张照片是曾经武汉革命博物馆2016年时从俄罗斯国家的社会政治历史档案馆征集而来的,它们具有着填补国内党史档案空白的重要意义。”
图为毛泽东同志故居。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万洢含 摄
队员了解到,曾经党史专家且是武汉革命博物馆的馆长高万娥曾经告诉过长江日报的记者,第二张照片的下方的是俄文,标记了“1927年4-5月 中共五次代表大会”。那些照片正中墙上,挂着的,从上至下分别是马克思、列宁、孙中山这些伟人带木质边框的照片,而在左右两侧分别悬挂着的是中国共产党、国民党党旗,以及两行布的标语,标语上可见:“坚决的领导农民运动”、“资产阶级叛逆后”,“努力团结”等字样。主席台上还有两排桌子,坐有9人,站立4人,而台下坐着的则是若干会议的代表。
虽然一代伟人岁月已逝,但那芳华永存。毛主席曾在这片荆楚大地挥斥方与指点江山,正展现着“到中流击水,浪通飞舟”一般的意气风发。时时刻刻激励着我们昂扬向上,在实现中国梦的社会理想与时代洪流中释放着青春活力如。农讲所完好保留着讲习所的教室,食堂、宿舍与大操场,是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毛主席提倡创办的一所用于培养全国农民运动干部的红色学校。宿舍看着简单朴素却是整齐划一,墙壁上那“到农村去!”等字样的大红条幅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先辈们坚定的革命信仰还有那艰苦奋斗的决心。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509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