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砥砺黔兴,一路砼行”三下乡实践团队首站来到了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海坪阿娄社区。团队成员分别同社区干部、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群众、社区老党员、民族手工艺人等进行了深入的访谈和交流,深刻感受到脱贫攻坚取得的决定性成就和人民生活的重大变革。
阿娄社区——千户彝寨,是以彝语“好”的意思命名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分2016、2017、2018年3期建成,位于海坪街道东南部、曾入选为国家“200个美丽搬迁安置区”的野玉海山地旅游度假区核心区域,是一个集汉族、彝族、回族、白族、布依族、苗族多民族聚居的易地扶贫搬迁社区,在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同时,发展建设“文旅型”社区,组建新时代“彝心向党”社区文化服务队伍,开展常态化民族文化服务,赋予千户彝寨文化内涵。不断利用旅游度假区的品牌和资源优势,以彝族文化开放保护为前提,让社区居民在享受旅游发展红利的同时,探索民族文化传承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并行的路子,致力于实现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
2014年11月11日,彝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彝族传统服饰手工艺人高亮英的家中,各式各样的彝族传统服饰映入眼帘,浓厚的民族气息扑面而来。高大娘介绍了她和彝族服装的故事情节,从单单家人自己穿用,到如今儿女传承制作手艺并通过网络平台销往大山之外,在传承好民族文化的同时,创收致富。在高大娘的耐心指导之下,团队成员亲手实践,和高大娘一起完成刺绣,感受彝族传统服饰的魅力,实践团成员们穿上彝族传统服饰,在千户彝寨的门口,和高大娘一起载歌载舞,切身感受彝族的传统文化。
在实地走访中,易地扶贫搬迁居民周丽荣女士向团队成员介绍了搬迁前后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她表示党和政府提供的住房不仅坚固整洁,而且交通特别便利,拎包入住后一改往日“赤脚挑水”的艰难生活状况。社区提供的技能培训也让原本缺乏知识的居民有了一技之长,实现“一人就业,全家增收”,让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财富和幸福生活。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很多像周女士一样的居民加入到了社区的建设和治理之中,从“被扶贫”到“服务他人”,在推动社区工作更加快速高效开展的同时,也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贡献了小我力量。
在先锋老党员——王友文的家中,峥嵘岁月的故事深深打动了团队成员。196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他,已为祖国建设奋斗了50多个年头,他曾经教书育人、当过会计、支援三线建设,在群众有需要的地方,总能见到他的身影。他秉承着不负人民的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日复一日地在六盘水的土地上默默奉献耕耘。
习总书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也不能掉队。我们将举全党全国之力,坚决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确保兑现我们的承诺。”如今脱贫攻坚战已经取得全面胜利,脱贫地区群众的生活持续改善,他们像阿娄社区一样站在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用双手创造幸福,在新时代的路上努力奔跑,跑出乡村振兴中更好的成绩,更幸福美好的生活。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483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