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缅怀革命先烈,争做时代新人
为追寻革命先烈的足迹,感悟革命先烈所发扬的精神,把这些宝贵的品质继承并传承下去,牢记时代使命,树立远大理想,2023年7月11日,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青春建功走基层”实践队来到凤阳小岗村,参观游览了大包干纪念馆与沈浩纪念馆,踏着先烈走过的足迹,感受着改革的风气,感悟这种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中国正处于计划经济时期,农村集体经济缺乏活力,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低下。小岗村作为一个典型的农村村庄,也存在着收入分配不公、生产效率低下等问题。1982年,沈浩和一些村民敢于冒险,秘密进行了一场农地私有化的尝试。他们提出了“包产到户”的办法,即将土地分给每个农户,农户可以自主经营和决定种植的作物。这一举措打破了集体经济的束缚,激发了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小岗村的农民们通过勤劳努力和灵活经营,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收益。他们种植经济作物、养殖鱼虾,村里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极大改善。这一成功经验得到了更广泛的推广,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基础。沈浩的贡献在于他敢于尝试新的经济模式,改革了传统的农村经济形态,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热情,为中国的农村改革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他的经验和努力对于中国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的改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沈浩带领同志改革之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伟 供图。
沈浩在小岗村改革中所体现的勇于创新、敢于实践、追求发展的精神。沈浩在面对农村经济低迷、农民生活困难的情况下,敢于冒险尝试新的经济模式,并带领村民们一起实践。这种勇于创新的精神,为小岗村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沈书记的事迹令人深感钦佩和感慨。他是我们学习的楷模,他的奉献精神和扎实工作作风给我们树立了榜样。我们应该继承他未完成的事业,秉持着与基层群众同甘共苦的态度,深入基层一线,锻炼自己的意志品质,提升自身的才干素质。
大包干是指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中共中央提出的一个农村经济组织形式。18位小岗村村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宛如平地一声惊雷,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从此拉开,彻底打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状态,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次年,小岗村便迎来丰收,粮食总产量达13.3万斤。18枚红手印催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大包干运动鼓励农民组织起来,通过集体劳动、合作经营的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集体化和农民收入的增加。
图为实践队员参观大包干手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伟 供图。
在学习了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后,我受到了很大的启发,从沈浩同志的身上,我感受到了他在平凡中所追求的东西,他在冷静中所蕴含的热情,他在普通中所蕴藏的责任,他在平淡中所蕴涵的献身精神,他在平静中所蕴含着的执着。要向沈浩同志学习,我们要永远保持“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要永远关心人民的生活,要永远为人民的生活着想,要永远想一件事,要永远急一件事。就是要像他一样,以人民群众的需要为第一选择,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第一考虑,以人民群众的满意为第一标准。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去珍惜历史以及继承这一传统。
通讯员李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366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