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收获感悟:于红色精神中成长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安徽工业大学开展“三下乡”活动借暑假契机,寻访红色基地——走进大庆油田,传承铁人精神。暑期实践队员赵哲跟随团队来到大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回忆红色往事,开展调研,了解铁人纪念馆建设与宣传现状及传承红色基因。
图为铁人纪念馆馆内展览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哲 供图
大庆油田历史:1959年发现,1960年开发建设,1964年开始快速上产,1976年原油产量跨上5000万吨台阶。连续27年高产稳产,创造了世界同类油田开发史上的奇迹。这其中就是由继承王进喜这样无私奉献铁人精神的石油工人前仆后继的结果。
大庆铁人纪念馆位于大庆市让胡路区,与大庆铁人广场和大庆石油管理局总公司交相辉映。其次,进入纪念馆院落,见铁人王进喜石像矗立在馆外中央场地,馆区占地面积11.6公顷,主体建筑面积2.15万平方米,展厅总面积4790平方米,展线总长度917延长米。主体建筑外形为工人“ 二字组合,鸟瞰呈”工“字形,侧看为人”字形,象征这是一座工人纪念馆。主体建筑高度47米,正门台阶共47级,寓意为铁人47年不平凡的人生历程。建筑顶部为钻头造型,象征大庆油田奋发向上,积极进取。铁人王进喜同志纪念馆是为了纪念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战士-铁人王进喜而于1971年建成的。是铁人精神、大庆精神的传播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课堂。参观过纪念馆,不禁想起当年开采油田的艰险,不惧井喷的铁人历历在目,内心也翻涌起爱国的热血。“铁人”他说宁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这不仅是战斗口号,更是行动宣言。由于地层压力大,第二口井钻至700多米时突然发生井喷。在危急关头,王进喜奋不顾身、甩掉拐杖,带头纵身跳进泥浆池,用血肉之躯奋力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井喷,英雄壮举定格为永恒精神。
图为王进喜同志不顾危险制服井喷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哲 供图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充分反映了铁人王进喜的生命底色。青天一顶,荒原一片,面对自然环境恶劣、物力财力匮乏、生活生产条件差等重重困难,王进喜第一个喊出了“有也上、无也上,天大困难也要上”。在人拉肩扛中,他带领工人用喊号子的方式鼓舞士气,实现步调一致,喊出了“石油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石油工人干劲大,天大困难也不怕”的豪迈誓言。在水管线未接通、水罐车缺乏的情况下,他带领工人“破冰端水抢开钻”,一天一夜“端水”50多吨。1960年4月14日,萨55井顺利开钻,仅用了5天零4个小时就顺利完钻,井深1200米,创造了大会战的纪录。这种奋勇向前的豪迈姿态这种不屈不折铁人形象深入人心,是我们新时代青年学习的榜样。哪有真的铁人,只有钢铁般的意志罢了。只要人人能有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铁人精神才能存在于每个人心中。
图为纪念馆铁人精神标语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赵哲 供图
铁人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辛探索过程中,培育形成的伟大革命精神。新时代青年应坚定不移跟党走,听党指挥怀着铁人精神建设祖国的未来。
此次社会实践让我深刻了解到自己里成长为国家的栋梁之材还有一段距离,在接下来的学习和生活中我需要不断以铁人精神为核心成长和进步。以铁人精神践行自己的爱国路。希望像我这样的青年学生能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矢志不渝跟党走、踏着铁人脚步走,不断践行“利用红色资源、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的宗旨,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的火炬在一代代青年学子手中传递下去。
通讯员 赵哲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30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