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谢扬真
机力院通讯员:徐贝宁、周铭廷
7月27日,湘潭大学机械工程与力学学院赴湖南省娄底市冷水江市暑期社会调查团前往娄底市冷水江市,以锑都博物馆为中心开展实地调研活动,通过采访导游外来游客和管理人员等,了解到冷水江的发展状况。
冷水江锡矿山不产锡而产锑,其名源于数百年前的一个误会。锡矿山最早命名,始于明末。因为锑与锡形色相似,当时的人误以为锡,锡矿山由此得名。
清末,矿禁大开,洋商来我国收购矿砂,汉口洋行备有各类矿产样品,锑就是其中之一。自此,中国人开始知道锑这个名字,也刺激了人们对锑的开采兴趣,锡矿山以其丰富的锑储量被世人所认知。
在矿产的开采中,冷水江锡矿山成了一个国内罕见的资源宝库。除锑矿雄居世界第一之外,这里还被称作“江南煤海”,煤炭储量2亿余吨,占湖南省已探明储量的1/6。此外,具有开采价值的矿藏还有铅、铁、锌、镁等金属和稀有金属矿以及石墨、硅石、耐火黏土等非金属矿产。
至今,锡矿山采矿、冶炼已达120多年之久,以锑资源储量世界第一、锑产品产量世界第一、锑产品质量世界第一,摘得“世界锑都”的桂冠,在我国近现代工业发展进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成为几代人的记忆。
由于这种资源优势,冷水江在建市40多年中,以湖南2%的面积和5%的人口,创造了10%以上的经济总量和7%的财政收入。
锡矿山100多年开采历史,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给人们留下了辉煌的记忆,也留下了百年沉疴。
21世纪初,锡矿山已经千疮百孔。堆积如山的矿渣,光秃秃的山头和一个个大小、深浅不一的天坑,让人如同置身一个陌生的“外星球”。
最大的天坑,是2004年4月一天半夜里塌陷的,陷落的声音千米之外都听得到。当时,采空区是锡矿山的一个定时炸弹,让很多矿区人夜不能寐。矿区随处可见“此处沉陷,注意安全”的标识牌,让人提心吊胆。
近一个多世纪的锑矿开采,造成该地2.5平方公里范围内分布着大面积地下采空区,其中最高采空场高达30多米,矿下顶板距地表最薄处仅20米。2008年,冷水江市成为湖南省第一个开展采空沉陷区治理的试点城市。
这些山上的尾矿渣在雨季被雨水一冲刷,渣中有毒矿物质直接流进山下的农田里,渗透到地下水之中,结果把他们喝的水都污染了。当年村民养猪场的猪出现厌食、长痘等症状,“村民养在鱼塘里的鱼都死光了。”
当地生态系统的破坏,由肌理入肺腑,继而深入骨髓,严重威胁人民健康。
中央、省、娄底市及冷水江市高度关注锡矿山地区的生态环境治理,锡矿山地区成为全国38个重金属污染治理重点区域之一,被列入省“一号重点工程”湘江保护与治理五大重点实施区域之一。
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多次到锡矿山调研指导,要求既要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又要解决转型发展的问题。在生态环境保护上,一定要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不能因小失大、顾此失彼、寅吃卯粮、急功近利,突出“还旧账”,实现系统治理与整体发展。
冷水江的繁荣与衰落,展现出来的实际上都是一种经济现象。单一的产业产品结构,兴也是它,衰也是它。随着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相应的产业衰落不可避免。因此,产业转型成为资源枯竭城市最现实的出路。
目前,已完成锑都文化广场、羊牯岭碉楼及游步道、烈士纪念碑、红军长征纪念碑等修建改造工程。往日的采矿巷道、红色遗迹,如今成了锡矿山工矿旅游的新景点,炭家湾、羊牯岭碉楼等成了游客的打卡圣地。锑都博物馆搬迁升级改造项目已完成馆外装修,正在进行锑都古巷等设施建设。
与此同时,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系统性保护修复工程,对锡矿山林地、耕地进行全方位修复,并结合当地独特的地质条件、地质现象和历史文化遗址,打造兼具一定生态观光、休闲功能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修复示范区和植物多样性宣传教育基地,让废山荒地变成充满新希望的绿水青山,变成充满新希望的金山银山。
世界锑都,百年矿山,已经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28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