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识金银气,多从黄白游。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这是中国明代戏曲家、文学家汤显祖笔下的古徽州。古徽州孕育的徽文化被称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活化石”,对这份文化遗产所做的研究一徽学,与藏学、敦煌学并立而成中国地域文化“三大显学”。
为了探索徽文化,为了更好传承徽州的非遗文化,2023年7月3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建材与材料工程学院“非遗+”社会实践队前往安徽黄山开展了一系列的非遗调研活动,在徽州,我们亲身体验了徽墨描金,草木染工艺,徽州糕制作,虎头瓦瓦绘等传统非遗工艺。在此过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在非遗调研过程中,我们前往了安徽碧山村云贤手作坊,开展了一系列的体验非遗项目活动。刚开始,制墨师傅向我们讲解了徽墨的历史以及制作工序,原本我们对徽墨的了解知之甚少,但通过师傅的讲解,我们才知道,徽墨制作要经历20多道工序,炼烟、称量、成丕、定型、描金、晾晒……每一道工序都缺一不可,甚至有的工序完成,需要经历半年甚至一年的时间,完整得到一块徽墨,需要经过两三年的时间。我们不禁感慨道,“一两黄金一两墨”这句话形容徽墨真的毫不为过。
徽墨的珍贵毋庸置疑,但最珍贵的是徽墨背后蕴含的匠人精神。制墨师傅告诉我们,每一道工序背后都是制墨工人们持之以恒的坚守,想要完成好一道工序,必须得经过十年以上的磨练,才能练就自身的技艺。每一位制墨工人,这一生只负责一道工序,这就是他们身上“择一事而终一生”的匠心精神。在制墨师傅的讲解过程中,我们更能体会到徽墨的来之不易,更能体会到徽墨背后的匠心精神。
然而在如今科技发达的当代,手机电脑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必不可缺少的工具。于我观察而言,现今社会动笔的机会越来越少,在平时的生活中、工作中,手机、电脑等现代工具替代了传统的笔墨纸砚,这也导致了一个现状:人们对笔墨纸砚的了解知之甚少,对文房四宝的关注也逐渐缺乏。制墨师傅遗憾的对我们说道,现如今很多人不知道徽墨,不了解徽墨,还有很多人了解到徽墨文化是来源于国外。通过这一次有关徽墨的学习,我不仅了解到了徽墨制作的不易,还感悟到了文化传承的精神,需要一代代后人的继承和发扬。我想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会试着用笔墨记录日常,试着向他人介绍徽墨文化,从自己的小小举动中让更多人了解到徽墨文化,让徽墨文化被更多人所熟知,让更多人知道徽墨背后的非遗文化底蕴,为非遗文化的传承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族个性审美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也是连接民族情感的纽带。到了现在,一些口授和行为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已经不断流失。我国如今每一处现存的文化遗产,都是我们祖祖辈辈生活与智慧的结晶,它们不仅仅是历史文化、人文故事,更像是一种精神,一种传承,一直推动和鼓舞着我们前进。了解文化底蕴,不仅可以拓宽视野,知道更多历史,还可以感受到人文精神和传承力量,这才是它的意义所在。如果有机会,让我们走进文化遗产的世界,一起去探索和了解更多的故事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23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