吆喝声、招呼声、鸡鸭的叫声……各种声音彼此交汇,汇成了赶场的热闹序曲。每逢农历尾数为四、九的日子,便是乾州农贸市场赶场的日子。市场包含的烟火气息和市井百态,是吉首这座城市的另一种勃勃生机。
乡村振兴的号角吹响,乾州农贸市场与时俱进。7月6日,吉首大学“云上学堂”社会实践服务团来到湘、鄂、渝、黔四省市边区规模最大、品种最多、服务配套最齐全的集市——西门口乾州农贸市场,体验湘西的赶场文化,从中领悟乡村振兴带来的变化。
“不用再被日晒雨淋,生意比以前也好做了!”
小小菜篮子,装着大民生。近年来,吉首市积极开展农贸市场提质改造,让市民把新鲜、满意和幸福感一道装进菜篮子。作为城市公共配套设施,农贸市场是最接地气的民生场所,也是展示城市文明的重要窗口。
2022年9月4日,乾州农贸市场搬迁到乾州街道西门口村,并正式投用。虽然搬离了吉首市中心城区,但每逢赶场日,市场里仍车水马龙,商品不仅种类多而且价格实惠。
一日之际在于晨,乾州农贸市场的商户、顾客一大早就开始忙活着。还未走进乾州农贸市场,映入眼帘的就是熙熙攘攘的人海,从四面八方赶来的群众都汇聚在这里,或背着竹篓,或推着小推车,俨然一副要大肆采购的模样。从车流走进人海,再从人海走进市场,花鸟鱼市、服装鞋帽、水果蔬菜、小食摊点、花卉苗木应有尽有。场上还能针灸火疗、刮痧拔罐,找到专治疑难杂症的苗药偏方,琳琅满目的商品背后,是湘西老百姓生活的悄然变化。
乾州农贸市场入口处 杨美琳 摄
“新市场比旧市场更大,也更干净,分区很清楚,顾客们按照指示就能找到想买的东西,”肉食分区的田大姐买下了档口,每逢赶集早上不到五点便会赶到市场开张,“同类商品聚集也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意,反而有更多客人被吸引过来。”
老农贸市场是露天场地,相比之下,新农贸市场是集绿色、环保、规范的新型智慧综合农贸市场,不仅能在下雨天为摊主和市民遮风挡雨,市场内使用的电子设备监控系统,还为乡场赶集提供了良好的经营环境。
家住双塘村的熊大爷,早上五点便坐上直抵乾州农贸市场的专车,车程长达一个半小时,但每逢赶集日,熊大爷都会来凑凑热闹,哪怕只是为了买个西瓜。“这里比老市场好,人还多,我可以慢慢玩,那里鸡鸭猪仔随便摆,走到哪都是臭的嘞!”
科学化、合理化、智慧化的农贸市场,与过去形成鲜明对比。市民的“菜篮子”拎得越来越舒心,商贩经营也越来越顺心,不仅满足了城市市场建设管理的需要,提高了居民的生活体验感,更把喧闹杂乱的市井变成城市独特的“千年墟场”风景线。
村民摆摊卖自己家种的蔬菜 张雯 摄
市场内村民正在挑选小鸡准备回家养 段湘洁 摄
“一针一线纯手工,做出精美、有特色的的苗族服饰。”
赶场作为乡村文化的一个缩影,是最能展现民俗风情的一个场所。
上到市场二楼,银发簪、银项圈、银手环……一排排苗族银饰夺人眼球,一位女士正在“麻氏银铺”里为她一岁多的儿子清洗银镯。店长麻大姐告诉志愿者,她已经做了十多年卖银器的生意,农贸市场搬迁过来后,她的老顾客也常常会到店里买东西。
苗族民谚说:“无银无花,不成姑娘。”银饰是苗族人民十分喜爱的传统饰物,在逢年过节或婚嫁等人生的重要时刻,都会把银饰佩戴起来,且以多为美,一身盛装银饰,一般可达四五公斤重。
“这套黄色的好看!”旁边的苗族服饰店堆满了人,顾客们正想挑一件合心意的用作平时穿戴和旅游拍照。店家介绍,一套传统服装主要由头饰、衣裳、腰带、围腰、百褶裙、绑腿组成,“这衣服再配上个围腰就更好看啦!”她根据订单定做服装,并不断改良创新,满足个性化需求,让服装和饰品穿着更方便、造型更时尚。
苗族人民通过刺绣、扎染、蜡染的方式,记录历史在服饰上面,传承民族特有的文化。苗族服饰(苗语“呕欠”)的刺绣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因没有文字,苗族服饰被称为“无字天书”,是集历史、传说、美学、哲学、几何学及纺织、刺绣、音乐、美术等于一身的民族服饰,被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记”。
市场中,常常会见到穿有苗族服饰的大爷大妈在路边摆摊和三两成群的年轻姑娘游逛集市,穿着别具一格,分外惹眼。
近年来,民族服饰发展蔚然成风,成为推动湘西州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目前,乾州农贸市场注册有苗族银饰店、刺绣服饰店多家,市场正积极探索更全面、完善的经营模式,苗族特色服饰产业发展方兴未艾、前景良好。
“麻氏银铺”店里的银饰 杨美琳 摄
农贸市场二楼的苗族服饰摊位 杨美琳 摄
“场子在哪我在哪。”
湘西土家族人梁勇说,他一直在跟着市场搬迁。搬迁后生意越来越好,梁勇觉得“很有奔头”,在市场里感悟了人间百味,也见证着城市的快速发展。
乡村振兴的春风漾过,吹拂着老百姓的脸,一张张开心的笑脸,成为市场内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随着“乡村振兴”深入推进,生产发展了,农民增收了,生活逐步走向富裕,“赶场”的民众脸上流露出满满的幸福感。
乾州集市这个窗口,既凝聚了湘西苗族文化的元素,又展现了新时代的变化。“赶场”,为时代留下印记,同时也与时代同步发展。
以前赶场人们基本靠走路,早上三四点,就赶到集市,近年来,我国持续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通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为了配合乾州农贸市场搬迁,方便群众乘坐公交车赶集,3号公交路线调整为新城花园到乾州农贸市场(西门口);赶场日,17路城乡公交增加8台新能源公交车,新增21路城乡公交专线车和6路公交车开往新农贸市场。在解决百姓出行难、运输难等问题的同时,还带动了农业、乡村旅游提速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坚实的交通运输保障。
村民们赶场结束后乘公交车回家 张雯 摄
随着新乾州农贸市场的搬迁,往日的那些繁华、热闹、人情味都一并“搬”来了,这个所有吉首人牵挂的“赶场”变得更有“色彩”。
据悉,新农贸市场规模是旧市场的三倍,占地约100亩,场内统一规划布局近8000个摊位和1300余个铺面,并配套设置停车位480个。党的二十大明确要求“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新农贸市场的投入使用进一步优化了西门口村容貌,提升了居民幸福感,为本地能人和外来人才在乡村空间追逐人生梦想提供了时代舞台,对促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60194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