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山,望得见水,守得住乡愁。”这是“城里人”和“村里人”共同的生活愿景,也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鳞次栉比的摩天高楼,熙熙攘攘的大街小巷,纵横交错的交通线路……城市的发展与建设已然相对完善,但在农村的建设上,却有一种“近代化”的痛苦:人口“空心化”,土地撂荒……土地制度是国家基本制度,关系到几十亿农民的切身利益。如何有效地盘活农村闲置宅基地,提高其利用效率,是当前发展新型农业经济形态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出于助力乡村振兴的初心,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赤心向农实践团于2023年6月28日来到日照市东港区陶家村,切实考察闲置宅基地情况,为乡村振兴战略添砖加瓦。
对于实践团成员来说,农村是一个非常广阔的舞台,但农村建设中存在着许多问题需要解决。作为助力乡村振兴的新生力量,在实践初期我们便做好了充足的准备。首先,实践团成员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召开线上会议。其次,实践团成员广泛搜集相关资料比对各地土地利用现状,对乡村土地利用情况有了初步的认识;除此之外,实践团还搜集了农村土地制度的发展过程和目前的土地利用政策,并通过制定“农村限制宅基地的利用状况”调查问卷协助发现现在的土地利用问题。最终,队员们一致商讨决定前往日照市东港区陶家村进行实地调研。
实践团成员最先到达陶家村村委会,与村委会相关负责人进行交谈。他介绍到陶家村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村内留存着大量老房子、古井,这些都是历史的见证和留存至今的珍贵文物。但是令人遗憾的是,闲置下来了许多空房子无人居住。接着实践团成员分头行动,走进田间地里,与村里的老人进行交流。队员们发现,许多的土地处于荒废状态,还有一些老旧的房屋无人看管。与村民的交流中,队员们总结认为是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年轻人逐渐远离农村,并且农村居住条件相对落后,无法满足年轻人的需求等原因造成了这种惨淡的现象。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的大部分是年迈的农民们,很少见年轻人的身影。“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乡村振兴中,农村既是创造者也是受益者。我们可以围绕大学生、返乡下乡青年等新农人,以新技术引领、新品种培育为突破口,向沉睡的土地注入活力。同时,我们认为青年力量和新技术的引入,可以减轻一些农民的压力,更多的去享受自己的生活。
如今,生活在城市里的人们,越发向往恬淡、舒适、静谧的乡村生活。在此背景下,发展多元化乡村也是可取的一点。但这种乡村生活仍要以让人“回得去”为重点。基于陶家村悠久的历史文化,古房、古建筑等富有年代感的特色是亮眼的一笔。我们可以将闲置的老房子稍加改造,塑造出独具特色的当地文化,闲置的土地可以改造成令人观赏的美景。这不仅可以重焕沉睡的土地,还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向“古”城注入“新”活力。
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一书中写到:“从基层上看去,是乡土性的。”纸上得来终觉浅,解决三农问题、建设多元化乡村,激活闲置土地活力,才能真正的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安定、促进国家繁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93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