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曲阜师范大学物理工程学院组建了“不啻微芒,造炬成阳”社会实践队,开展寒假社会实践,以“宣传、认识、保护、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为重点,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领悟运河文化的魅力。实践队员寻访了济宁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太白楼、大运河、宣阜巷、剪纸、豫剧、泥人、烙花、虎头鞋等。国家的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宏扬与传承,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
南风吹归心,飞堕酒楼前
在出示身份证的情况下,社会实践队队员登上了太白楼,倾听工作人员对济宁太白楼典故的讲述。太白楼因李白常在此饮酒赋诗而得以闻名。展示厅里摆放了许多唐朝文物,墙上还悬挂着樽、书、琴、剑,让社会实践队队员了解李白文化的同时对唐朝有了更切实的认知。其中工作人员着重为实践队员介绍了李白现存的唯一真迹《上阳台帖》,“山高水长,物象万千”,其书气势飘逸,用笔收放自如,成员们都深深感叹李白的才华横溢。
根据工作人员的指引,社会实践队队员考察了李白纪念馆墙壁与院内的刻石,工作人员热情地回答了社会实践队队员心中关于李白文化意义的问题,他告诉实践队队员,“李白文化”所表现出来的意义绝不限于李白的诗歌本身,而是展示了千百年来中国社会不同层面的价值观、审美观,是具士子文人和普通民众对权势的批判和对自由境界的追求。
亭亭画舸系春潭,直到行人酒半酣
离开太白楼后,社会实践队队员到了古运河,运河沿途有许多航运所需要的设施,闸、堤、坝、桥、码头、纤道、水城门等等,沿岸还有驿站、酒楼等古建筑,修缮前的太白楼就是其中之一。“运河书屋”“运河记忆”等新运河地标的诞生无一也不表明着运河产生的影响力。实践队员到“运河记忆”街区夜游,并从东大寺乘船至会通桥,听工作人员介绍“运河记忆”成为济宁文化旅游打卡地。以往运河水上游览项目会有花鼓、豫剧、黄梅戏等传统文化的展演,让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的了解。
实践队员为调查济宁运河文化保护、开发与传播的现状,专门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在问及济宁市运河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优势时,有高达83.5%的受访者认为,本市运河文化对外传播的主要优势在于本市运河文化历史悠久、资源丰富,是大运河沿岸最典型的运河城市之一,本市各级机构对该项工作给予了高度的重视,如积极推动本市运河文化的普查、申遗、博物馆化以及产业化发展等。综合受访者的反馈来看,运河文化资源是对外传播的根本前提,而政府的重视以及社会对运河文化对外传播重要性的普遍认知则是对外传播的重要保障,对运河文化的保护与开发则是对外传播的主要手段。
运河故道南邻的宣阜巷,是具有大运河风情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聚集地,为省级首批文化历史街区。据实践队员了解,近年来任城区以宣阜巷作为文创品牌,致力于推动运河文化保护与创新结合发展,实现文旅结合发展,擦亮“运河之都”品牌,形成了以运河畔宣阜巷休闲文化步行街为代表的保护性研发基地。目前,除水上项目外“运河记忆”还开放了步行街夜游览、运河戏院等项目,而剪纸、泥人、烙花、虎头鞋等手工制品也在工作人员的大力宣传下走入了千家万户。经过短暂的休整,实践团的成员们分别来到济宁会剪纸这样技艺的老人家中,成员们现场观看老艺术家们的表演,无不惊叹。实践队员看着一张普通的红纸在王奶奶手中,不一会就变成了一只活灵活现的兔子;一根普通的绣花针和几根彩线在张奶奶的手中,雕琢成了一只展翅飞翔的雄鹰;一支笔在纪奶奶的手中能写出花鸟簇拥的中国字。成员们不约而同的说出“高手在民间”这句话。
本次实践活动为社会实践队队员提供了一个了解家乡的机会。感受家乡传统文化的魅力,用心触摸济宁文化。济宁太白楼因为李白而成为济宁千秋独步的历史名楼,其跨越千年,虽经历代多次修缮,却仍不改其文脉精魂。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作为大学生的社会实践队队员们要谨记留住历史根脉,传承中华文明的需求,并以身去实践,为传承中华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88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