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佛山7月10日电(通讯员:黄子扬 林铃 熊博凯 陈琦)
“巧夺天工凭妙手,石湾该是美陶湾。”
佛山石湾镇是我国重要的陶瓷生产地区之一,在制作陶瓷上有着悠久的历史。佛山石湾的陶瓷在此基础上一路发展,成为当地乃至全国独特的文化, 其石湾的陶塑技艺更是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为了解非遗文化的相关知识和独特内涵,以及非遗文化对于制造业的文化价值,7月9日至7月22日,在何萍、伍尚华、张志鹏三位老师的指导下,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拾遗”团队奔赴佛山市开展关于“制造业转型趋势下非遗文化赋能佛山石湾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研究”调研活动。
第一站,“拾遗”团队前往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在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李燕娟副馆长的带领下,实践队了解到陶器外纹的成型方法以及施釉、窑变等浑然天成的传统陶塑技艺。不仅如此,古代石湾陶瓷生产所形成的大盆行、花盆行、茶煲行、黑釉行等二十四个陶业行会也让实践队员惊叹不已。石湾陶瓷每一件作品都饱含古老智慧的印记,游刃于传承与创新,传统与当代之间。经过本次的学习,队员们真正领略到了石湾陶塑的多元多样以及石湾陶塑的博大精深。
李燕娟副馆长带领“拾遗”团队参观广东石湾陶瓷博物馆
第二站,“拾遗”团队来到柏林艺术馆,展开了对石湾陶瓷的深入学习和探讨。在相关单位负责人的协助和带领下,实践队对柏林艺术馆展区内的作品进行了深入探究,感受石湾陶瓷的独特魅力。在《回娘家》《八仙》《童趣》等这些反映平民百姓真实日常生活以及守正创新的作品中,实践队员们感受到了石湾陶塑题材广泛、手法独特、奇拙新颖、寓意深远以及风格多变的特点。这次参观不仅拓宽了“拾遗”团队对石湾陶瓷的认识,更为“拾遗”团队带来了一次艺术灵感的盛宴。
潘柏林石湾陶塑作品《回娘家》
潘柏林石湾陶塑作品《陶师》
本次研学之旅,“拾遗”团队非常荣幸能够采访到当代国家级陶艺大师潘柏林。在采访中,潘大师强调了文化的重要性,提出了几点关于文化保护和传承的建议,以及关于制造业转型趋势下佛山石湾陶瓷产业发展的看法。他指出,一个国家最重要的是要有文化自信,要重视和珍惜民族文化。在快速变迁的时代,一些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会面临流失的危险,这是一个令人担忧的现象。与此同时,石湾当地的陶瓷企业发展迅速,对传统手工陶艺行业产生了一定冲击。
实践队员采访潘柏林大师
针对这一问题,潘大师表示,他会尽力培养传承人,将石湾陶瓷艺术传承下去。当今,青年一代也应该从自身做起,去认识、学习和理解传统文化,支持和发展国家的文化艺术,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只有通过每个人的努力,才能够让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和发展。“很多陶瓷企业有在支持我们,石湾陶瓷产业与制造业的融合发展的话,目前还在磨合阶段,未来可能会有突破。我希望吸引更多的人才加入石湾陶艺的创作、创新和传承。”潘大师如是向队员分享道。
实践队员采访潘柏林大师
经过与潘大师的深入交流后,实践队员们也迫不及待想要亲身体验陶瓷的基本制作过程,感受石湾手工陶塑技艺的“温度”。在佛山工艺美术大师欧锦江及其徒弟的指导下,队员亲手塑造陶艺作品,实践队员感受到陶塑制造与随意捏泥巴不同,捏泥巴可以随心所欲,但陶艺作品在造型之后要放在烈火中经受考验,会因作品破裂、接缝处出现裂纹等问题而导致功亏一篑,这也是陶塑技艺的精髓所在。同时,实践队员也对打造石湾陶瓷的匠心和艰辛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亲手体验过后,实践队员们与佛山工艺美术大师欧锦江及研究生吴睿伦进行交流,感受到他们对陶瓷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他们坚持传统工艺与当代设计的结合,不断探索创新,为石湾陶瓷注入了新的生命力。
实践队员体验陶瓷制作
实践队员采访研究生吴睿伦
实践队员采访欧锦江大师
在今日实践研学中,实践队员多方面、多角度地认识陶瓷艺术文化知识,同时也了解到当前陶瓷行业制造业转型所遇到的阻碍,为下一步调研活动奠定了充实的理论基础。“拾遗”团队的队员们表示:“通过此次实地调研与采访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了石湾陶瓷文化的博大精深。同时,潘大师的呼吁也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应当秉持敬畏之心,保护和传承好我们的传统文化,让我们的文化根深叶茂,为制造业发展,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实践队伍与潘柏林大师的合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820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