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一画诉春秋,一撇一捺绣风华。汉字,历经几千年风雨涤荡,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习近平总书记在殷墟遗址考察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汉字不仅是记载、保存和传承悠久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纽带。汉字对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作用与意义,是汉字史与中华文明史研究的重要课题,也是当下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需要回答的现实问题。学界一般认为,战国后期隶书的出现是古今文字的分水岭。在此之前的先秦是汉字形成与发展的“古文字”时期,也是中国古代文明肇始、中华民族奠基的关键时期。几千年来,汉字与中华文明相辅相成,协同发展,互相成就。汉字不断,中华文明才会绵延不绝;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从根本上保障了汉字的持续和稳定。2023年6月23日至6月29日由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学生组成的“由安阳工学院生物与食品工程学院发起的“一片甲骨惊天下,中华文明艳世界”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在刘新新指导老师的带领2023年6月23日至29日来到中国文字博物馆进行参观。莘莘学子在实践中用实际行动做出回答: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传统文化,走进甲骨文,呼吁更多的人关注甲骨文化。
图一:“一片甲骨惊天下,中华文化艳世界”团队成员合照
实践队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了安阳市中国文字博物馆,深入探寻甲骨文的奥义。中国文字博物馆,是位于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大道东段656号。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一座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功能为一体的国家级专题博物馆,也是中国首座以文字为主题的博物馆。该馆是一组具有现代建筑风格和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由字坊、广场、主体馆、仓颉馆、科普馆、研究中心、交流中心等建筑组成,总占地143亩,总建筑面积34500平方米。共入藏文物4123件,其中一级文物305件,涉及甲骨文、金文、简牍和帛书、汉字发展史、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世界文字等多个方面。
图二:实践队到达中国文字博物馆
一进入博物馆,就感受到了浓浓的历史气息,这里的每一处建筑都书写着甲骨文的历史。志愿者们带着中华文化的好奇,在馆中穿梭。认真观看者属于甲骨文的历史。
图三:中国文字馆内建筑
在展馆内,指导老师认真为同学们讲解了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它不仅是研究我国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统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甲骨文书法重要的财富。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一共三个基本要素。让同学们对于甲骨文文化了解得更多了。据指导老师介绍,河南安阳身为甲骨文的发源地,发现了两座甲骨文档案库和铸铜、制玉、制骨、烧陶等手工业作坊遗址。殷墟发掘延续时间之长、规模之大、收获之丰,是中国考古史上罕见的。为了纪念殷墟考古的伟大发现,安阳市在宫殿遗址区东北面修建了一座殷墟博物苑。志愿者们决定有机会也要起去安阳市的殷墟博物馆去看看当年甲骨文的风采。
图四:实践队成员感受中国师徒关系
图五:实践队成员被甲骨文吸引
活动中同学们积极踊跃,纷纷驻足拍照留念。专厅展馆内艺术气息十分浓厚,同学们真切的体会到了甲骨文的文字魅力。
文字是文化的基本载体,文字的发明,使人类文明得以传承,汉字为书写中华文化,传承中华文明,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甲骨文字研究》书中介绍道:甲骨文是现存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种文字,因其最早发现在动物骨头上而得名。甲骨文发现地位于河南省安阳市殷都区小屯村、花园庄一带,而后扩大到后冈、和洹水北岸的侯家庄西北冈、高井台子、大司空村等地。了解了甲骨文的起源,同学们感觉离甲骨文更进一步了,阅读完相关书籍,同学们跟着领队来到了安阳文化展馆,开始了最重要的观察环节,在这里同学们将通过老师的讲解更深刻的了解甲骨文。
图六:中国文字博物馆石牌
图七:活动结束后实践团在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合照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甲骨文的魅力也是如此,通过这次文化体验活动,在同学们心中种下一颗关于文字的种子,这颗种子会跟随同学们的成长变得更正茁壮,将来也会跟随同学们传承给下一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81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