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响应学校暑期“返家乡”社会实践活动,我于7月1日至7月14日期间前往家乡村委会进行了为期两周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围绕“垃圾分类”这一主题开展了一系列线下活动,为保护环境以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供一定的帮助。
活动一:检查各家各户垃圾分类情况。
在早晨前往村委会后和相关工作人员一起对当地住户挨家挨户进行垃圾分类情况的检查。每家每户门前都有两个分类垃圾桶,主要检查居民是否按照规定将家产垃圾进行易腐与非易腐的区分,并对这些情况进行记录。活动二:普及基础的垃圾分类知识
在检查垃圾分类的过程中,对当地居民进行了垃圾分类知识的进一步深化普及,尤其是针对当地的老年群众。用最浅显易懂的表达方式向他们科普这些最基础的知识,分清楚在日常生活中哪些物品属于易腐垃圾,哪些又是不易腐垃圾,并且向其灌输垃圾分类在如今极为重要的思想观念。促使他们在能听懂的基础上,了解更多的垃圾分类知识,并将其运用于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活动三:落实奖励制度
在检查完每家每户的垃圾分类情况并进行记录后,会根据记录的数据对一些实行垃圾分类较为彻底的住户进行一定的奖励制度。例如:发放物品兑换卷、餐巾纸、食用油等。此外,还会定期向每家每户发放一定的垃圾袋,为居民的垃圾分类工作提供一定的便利。这些措施的实施都是为了唤醒人们的垃圾分类意识,鼓励人们投身于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分类工作。活动四:以身作则,保护环境
不定期组织一些日常生活中保护环境的活动。例如在一些空闲时间,大家会穿上红马甲,拿起垃圾钳,一起到村中的小路旁或者是小河旁边捡拾垃圾,在为农村环境改善上贡献自己的微薄力量,也能够以身作则的为群众做好榜样,呼吁群众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生活垃圾的处理与分类,共同维护当地环境。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画出了美丽蓝图。生态宜居的乡村建设把农民聚居的地区建成能留住乡愁的载体,是新时代美丽乡村和美丽中国建设的有效路径,是事关广大农村居民的福祉,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目标。而与生态宜居相挂钩的就是垃圾处理问题。此次围绕“垃圾分类”开展的一系列活动,主要是为了提高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养成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基础垃圾分类的行为习惯,引导村民从日常生活入手,从小事做起,争当垃圾分类的参与者,共同促进农村美好生活的形成。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770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