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铭记历史,珍爱和平”的精神,号召青年群体“牢记历史,以史为鉴”,肩负起时代的重任,2023年6月20日,安徽工业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赴南京市抗战胜利纪念馆实践队参观了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回顾历史,日军的罪行罄竹难书。文字无声,雕塑无言,声声震耳。翻开1937年日历,南京保卫战的硝烟里,守城将士唱响金陵悲歌,誓与南京城共存亡。12月13日南京沦陷,30万生命被践踏、被杀戮,永远倒在持续六个多星期的南京大屠杀中。过完安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这尊《家破人亡》雕塑:受难的母亲抱着死去的孩子仰天长啸……这尊雕塑高达12.13米,寓意着1937年12月13日日军发动南京大屠杀,如今已经成为纪念馆一个标志性符号。在之后是在困顿中逃难的平民,手指的痉挛透露出面对日军血腥屠杀的极度惊恐。接着,这尊雕塑描绘的是孤儿寡女在日军的轰炸声中逃难的场景。看着这一尊尊雕塑,仿佛可以看到普通民众的挣扎,听到悲苦中人们的呐喊。
历史不因时间的流逝而褪色,反而在一次次记忆唤醒中显得愈发明亮。纪念馆内,遇难同胞名单墙上密密麻麻的人名,档案墙上一万多盒历史证人的档案,幸存者照片墙上一双双警醒世人的双眼,是对一切违反人类历史文明、践踏人类尊严、挑战人性底线的侵略暴行的正义谴责和深刻警示。我不知道南京城里刮的风有没有鲜血的味道,大街小巷里有没有抗战的痕迹,泥土下埋葬了多少冤魂。但我知道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所有在日本侵华战争中惨遭侵略者杀戮的英雄烈士和无辜同胞,在历史的代代相传中成了城市记忆、民族记忆。
勿忘苦难,要感悟珍爱和平的深刻意义。“战争是一面镜子,能够让人更好地认识和平的珍重。”南京沦陷期间,一批留在南京的中外人士成立了南京安全区国际委员会,并设立了安全区(又称难民区)。其中,约翰·拉贝担任主席,这个由拉贝和十几个外国传教士、金陵大学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教授、商人、医生共同搭建的”安全区”在南京大屠杀期间,为大约25万中国难民提供了暂时栖身避难的场所,他们竭尽所能保护和救助难民,记录和抗议日军暴行,他们的善举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他们的人道主义救援展现了相互尊重、平等相处、和平发展的美好愿景。
勿忘苦难,要有砥砺开创未来的斗志。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清醒剂。只有清醒,才能有不忘国耻的自觉;教育后人,才能激发圆梦中华的担当。中华民族经历了许多苦难,但从来没有被压倒,反而愈挫愈勇,在磨难中成长。今天的中国已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迈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只有牢记历史,不断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推向前进,让一切压迫、奴役中国人的妄想彻底破灭,让一切阻挡中国发展进步的图谋彻底失败,才是对抗战英烈和死难同胞的最好告慰。
大变局的世界和新时代的中国,更需要我们以史为鉴、开创未来。昭昭前事,惕惕后人;铭记历史,珍爱和平。让我们勿忘昨天的苦难,无愧于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上勇毅前行!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75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