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和国家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7月19日—21日,山东建筑大学“同‘州’共济,情系黄河”实践团奔赴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以外院青年的独特视角深度学习黄河文化及其精神内涵,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传承黄河流域非遗文化。
为了解黄河流域古村落的相关文化及传承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队首先来到了西纸坊黄河古村,对黄河流域历史民居及技艺有了更深的了解。西纸坊黄河古村位于山东省滨州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里则街道西纸坊村,以田园、湿地为基础,集特色高台民宿和柴烧古窑于一园,展现了浓郁的鲁北乡村美丽和黄河古渡风情。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正如诗中说,黄河流经九个省份,贯穿大半个中国,黄土地随之相伴,绵延数省。在齐鲁大地上,依托这条华夏发源地的母亲河,诞生出了独具一格的建造体系。在西纸坊内的土坯民居是黄河下游民居的活化石,虽然这些房子的建造历史并不悠久,但究其工艺的历史,可以追溯上千年之久。“从泥土中来,又回归土壤”,它反映出黄河流域先民最自然淳朴的生活之道,折射出中国人内心中的一部伟大的精神史诗。
同时,在西纸坊黄河古村景区,还有平窑、昇窑和葫芦窑的模型,在讲解员的带领下,队员们对陶瓷文化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并在景区内的陶艺体验中心亲自动手制作陶器。
实践队在黄河楼进行实地调研时,采访了当地居民,景区工作人员和游客,通过调研队员们了解到在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里,尽管大家都能感受到近年来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改善,但仍有包括含沙量大,沿岸植被破坏等问题较为严重,急需解决。调研后,实践队登上黄河楼,通过讲解员的介绍,了解到了更多滨州政府为保护黄河生态环境和传承非遗所做的努力。在讲解过程中,队员们对于黄河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了更深的认识,更加体会到了传承非遗的重要性与责任担当。
在滨城河务局的黄河防汛概况会议室里,工作人员向实践团队赠送《在海之滨——滨州黄河故事》一书,让团队成员们更好地知悉自古以来,特别是人民治黄75年来,在滨州这块土地上所留下的治黄事迹、治黄遗迹、文化轶事,更好地致敬在这片土地上奋斗过、工作过的治黄先辈先驱、劳模英雄,激励成员们为保护传承弘扬黄河精神,助力黄河滨州段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谱写新篇章。在工作人员将近四十分钟的讲解以及精彩的展示中,团队成员们了解了河务局的黄河方针以及治黄措施。伴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治黄管理也运用了大量信息化手段,滨城河务局以数字化场景,智能化模拟,精准化决策为途径,实现防汛业务预警预报,大力推进防汛信息化的建设,实现了视频监控全覆盖,无人机全覆盖,视频会议全覆盖。
7月21日,实践团队抵达滨州市文化馆,正逢红色电影展览,社会实践队员一行人一起学习了几十年前冀鲁豫人民的抗洪精神。随后,团队成员进入二楼非遗文化馆,先后参观了滨州独有的戏剧吕剧艺术、滨州民间剪纸以及陶艺作品等多个相关展览区域。
通过本次社会实践活动,团队成员不仅学习感受到了滨州近年来黄河的治理成果和文化品牌建设,也加强了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感。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团队成员一定能够坚持知行合一,积极投身志愿服务,以新时代文明实践助推黄河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734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