塘厦舞麒麟,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主要流传于塘厦镇内林村、莲湖等多个村落,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7月12日,广州新华学院阳光“童”行社会实践队(以下简称实践队)以塘厦麒麟舞为抓手,在东莞市塘厦镇启联志愿者基地开展非遗手工课程。课程主题为“文化传承,携手共进”,旨在通过课堂讲解与动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将本土非遗文化融入教育,和随迁子女一起走近塘厦非遗、体验塘厦非遗、爱上塘厦非遗,助力传统文化的传承保护。
民国《东莞县志》记载:“元旦至晦,结队鸣征鼓,以纸糊麒麟头,画五采。缝绵被为麟身,两人舞之,舞罢,各演拳棒,曰舞麒麟。”历史上,珠江三角洲麒麟舞以东莞最为鼎盛……课堂上,实践队队员向随迁子女们讲解了塘厦麒麟文化的历史起源和背后的故事,讲述着麒麟舞不仅仅是一种表演形式,更是一种传承着小镇独特记忆和历史的文化遗产。
踩青、踏七星、过花桥、跌四角、添鳞、灵兔玉狮……视频中表演者身披五彩鳞甲的麒麟翻腾跳跃,姿态灵动,随迁子女纷纷被演绎麒麟舞舞者优美舒展的舞姿和欢快的音乐所吸引。一出舞麒麟表演下来,赢得了随迁子女阵阵热烈的掌声,大家也纷纷表示对这个神秘而有趣的表演形式充满了好奇。
动手体验,人人传承。实践队队员在非遗手工课程上教学了制作麒麟的步骤,鼓励随迁子女积极动手实践,发散创新思维,让随迁子女能够在实践中掌握理论,感悟价值,真正让非遗“活”起来。在实践队成员的指导下,随迁子女提笔、运腕、落笔,麒麟的身姿在纸上悄然浮现,宛如仙境中的幻影。经过细心地填色、巧妙地裁剪到最后拿起一根根细长的棍子,轻轻地撑起麒麟的身躯,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麒麟便完成了。微风吹过,竹棍轻轻摇曳,让麒麟们似乎真实地呼吸着。完成麒麟制作后,随迁子女拿起自己亲手制作的麒麟开心地展示着,留下了欢快的笑声。沉浸式的非遗手工艺体验,让非遗传承的小小种子,悄悄种进了孩子们的心田。
实践队期待着这些非遗传承“种子”在随迁子女逐渐发芽、长大、开花,迎来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此次非遗手工课程不仅给随迁子女带去塘厦麒麟舞知识,而且带领随迁子女感受非物质文化遗产独特的文化魅力。接下来,实践队也将开展更多与非遗相关课程,使随迁子女在身临其境的视听享受中,深刻感受传统文化的悠远绵长和中华传统文化的广博深厚,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承人,让非遗文化发扬光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706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