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儿谷的新农村建设之路
2017年8月,华中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赴湖北省黄冈市罗田县燕儿谷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湖北骆驼坳镇进行经济发展调研,深入农户和燕儿谷生态农庄,对当地生态农庄和农户的发展情况进行调研,了解燕儿谷当地新农村建设的基本情况,同时与湖北省燕儿谷生态观光农业公司共同签署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协议,授予华中农业大学社会实践基地牌匾。
“空心村”“厌人垸”成为“旅游扶贫试点村”
湖北省罗田县骆驼坳镇燕窝垸村曾是燕儿谷中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村落,因其三面环山,形似燕窝,故而得名。2010年人平纯收不足1000元,村级负债近300万元,是全县出了名的贫困村。
2011年,在外从事律师工作的徐志新回到家乡燕儿谷时,看到燕窝垸村的情景,十分寒心,杂草丛生,耕地撂荒,村中大多数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的多为老人妇女儿童。徐志新向我们描述道:“那时这里全是茅草荆棘,牛能进来,人却难得进来。村的书记无人当,镇里干部不愿来,燕窝垸村成了人谈人厌的厌人垸,也成了名副其实的空心村。”于是,在这种情况下,他怀揣回报桑梓之情回乡担任第一书记,并投资成立湖北省燕儿谷生态农业公司,希望带动燕儿谷周围村庄的发展。
短短6年的时间,燕窝垸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今的燕窝垸,道路宽敞,楼房林立,春有山花烂漫、夏有绿树成荫、秋有硕果飘香,冬有茶梅傲雪,一年四季游人如织,社会秩序良好,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繁荣景象,是构成燕儿谷生态农庄的核心部分,并一跃成为国家“旅游扶贫试点村”。
“村企联建”创新模式助力精准扶贫
实践团队在与燕儿谷生态农业公司的覃总、夏总交流的过程中,详细地了解了村企联建的创新模式。覃总向我们介绍道:“公司积极探索了“五结合、六个一、七联建”的村企联建扶贫工作模式:“五结合”即政府与企业扶贫、政策扶贫与产业扶贫、短期输血与长期造血、扶村与扶户、扶贫攻坚与企业发展等五种方式相结合,夯实“户脱贫”和“村出列”的基础。“六个一”即建强一个支部、引进一个老板、流转一片土地、培育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实现整村推进和建设美丽乡村共赢。“七联建”即联合党建、联合决策、联合规划、联合办公、联合投资、联合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联合创造就业创业条件,形成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合力。”
除此之外,公司还主动与燕儿谷周围村庄的30户贫困户签订“耕地承诺书”,承诺帮扶贫困户在2016年底全部脱贫,目前已经完成这一目标。
在随后走访农户的过程中,实践团队充分认识到了这种创新模式对贫困户的经济带动作用。贫困户郭志才因为妻子患病需人照顾无法外出务工,2013年,他不出村就近到燕儿谷农业公司务工,月收入高达3138元。郭志才田租加上工资,年收入达到3.8万元,这是他以前做梦都没想到的。最近几年,公司给郭志才这样的老员工每个月再加薪,今年郭志才的收入有望超过5万元。
“休闲农业”造就绿水青山美梦
习总书记曾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而为了将燕儿谷打造成理想的绿水青山,燕儿谷公司一直积极推动休闲农业的发展。
在前往燕儿谷的路上,大家发现这里的生态环境保护得很好,河水清澈见底,四面都是翠绿的山林,于是团队成员忙着向徐总取经,“燕儿谷公司已经投资了上亿元,改造了五千多亩山田水林。在燕窝垸村、郭家河村等一些村庄所构成的燕儿谷景区内,大范围种植了观赏性的植物,包括了桃花,樱花,海棠,茶梅,罗田玉兰等等。‘花满罗田’是我们一直想推行的一个计划,我们计划把燕儿谷打造成一个百花谷。”徐总如是说。
所以,如今的燕儿谷已是一片山清水秀的旅游胜地,还成功举办花朝节、茶梅文化节等大型节庆活动,吸引了大量游客。
而燕儿谷为推广休闲农业,不仅改造了景区内的园林景观,更把农产品生产销售,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化,形成当地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的格局。燕儿谷公司通过组织农户发展农家乐,并成立农家乐联盟,将村里的特色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实现了农旅结合和创效创收的目标。
“很多人有故乡,却回不去。我们回乡创业,就是要把故乡建成回得去的故乡,能养老的故乡。”徐总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因为他的乡愁情结,他决定返乡创业。如今,随着燕儿谷休闲农业的日益繁盛以及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燕儿谷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制度建设等方面都有不俗的成就,堪称中国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典范。虽然未来新农村建设的道路坎坷,但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政府、企业、高校和农户的齐心协力下,燕儿谷将成为每个外出闯荡的游子都回得去的故乡。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69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