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艺术+”筑梦美丽乡村实践团7月24日讯(通讯员 柯佳伶 )为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7月17日,重庆外语外事学院艺术学院“艺术+”筑梦美丽乡村实践团前往重庆万盛石林镇茶园村开展实地调研,用艺术描绘乡村、延续创造,深耕美育沃土。实践期间,团队成员们在村干部的带领下与当地村民进行了广泛交流,了解茶园村的基本状况。团队成员用自己所学专业知识为茶园村乡村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助建宜居美丽茶园村。
以点带面发展特色产业,走好乡村振兴路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这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坐落在石林镇南部大山深处的茶园村,远离城市喧嚣和繁华,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鸡犬相闻,仿若现实版的“世外桃源”。很难想象,这样一个拥有大好风光的村落,曾经因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基础设施落后,一直藏在“深闺”无人识。
”茶园村有着另外一个好听的名字‘南天门’,我们村因为海拔高、风景好,正是盛夏纳凉的好去处。每到周末,自驾前来的游客络绎不绝。“令狐书记为实践团成员介绍道。
近年来,当地政府带领村民们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奇骏美景和地理优势打造属于茶园村独有的特色及产业。这里最高海拔1664米与5A级景区黑山谷相连,因海拔高,落差大,植被种类丰富,盛产羊肚菌、方竹笋、猕猴桃等,种植规模和产量逐年大幅提高,为村里带来了可观的收益。当地常年气温20度左右,气候宜人,在6月至9月是陶冶情操、避暑养身的天然氧吧和理想圣地。阵阵朔风带动了风车风力发电,凭借着充沛的电力资源,独具特色和优越的地理条件与和煦宜人的环境发展了旅游产业,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其中农家乐经营为主要收入来源,旅游旺季入住率达100%,稳定了人口数量和经济,让茶园村在脱贫后有源源不断的经济增长动力,巩固其脱贫攻坚取得的成果。
图为村书记和实践团成员开展座谈会。通讯员 梁玉凌 供图
向美而行,绘就青春梦想
“你们要听姐姐们的话哦。”家长将孩子送至活动地点说道。
“老师,我长大后想当医生。”“我想成为一名警察。”
“我想当生物学家。
“姐姐,你看我画得好看吗?”
“姐姐,你见过蓝色和绿色的蜘蛛吗?我画的是它们的结合体,我知道这叫基因遗传。”
“老师们,你们明天还来吗?”
实践团成员们结合自身专业在茶园村开展”乡村美育“公益活动,集结一群5至10岁的村里儿童,实践团成员们将画笔传递到孩子们手中,让美育沁润乡土人情。
伴着朗朗笑声和画笔细碎的摩擦声,小朋友们积极提问,踊跃参与,主动与志愿者互动。实践团成员们尽己所能,热情答疑解惑并进行耐心引导,现场气氛十分热烈。窗外的阳光透过树叶的间隙洒落教室,柔和的光线勾勒出孩子们低头绘画的身影……
“这是我们第一次与许多孩子们接触,如何与他们快速熟悉起来并顺利实施教学是我们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在谈起与孩子们相处的情况时,实践团成员梁玉凌说道,“我们把枯燥的课堂设置成有趣的游戏,给他们做示范讲解,并为他们发放小礼品。”通过此次活动,小朋友们明确了理想和方向,他们和实践团队员们一起与时代共追梦,与祖国同成长。
图为实践团成员教小朋友们绘画。通讯员 柯佳伶 供图
“井”上添花,用艺术点亮茶园村
“姐姐,你们这是画的生态环保吗?”
“姐姐,我们可以一起画吗?”
实践团成员通过实地考察与研究,结合当地风土人情与地理环境,争做“乡村美容师”。他们发挥专业特长,借助井盖,进行了“保护地球”、“节约用电”等主题井盖涂鸦绘制,为乡村路边的井盖添“新妆”,为村里打造了一条艺术特色走廊。
图为实践团成员带领小朋友画井盖。通讯员 高紫涵供图
艺术赋能乡村振兴,用符号、图画、文字等艺术手法美化乡村环境,展示和推广乡村本土文化,重塑乡村文化自信,打造独具特色的乡村文化名片。让乡村因为艺术的融入而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助推美丽乡村建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68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