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阳葵花初长成,活在象牙塔中人不知
四月初,听人讲过关于去年流动的阳光团队在邛崃市高何镇支教的事情。说不上在我心里种下一颗爱的种子,但是我心里一直都比较倾向于公益事业而不是那些对自己很有益处的挑战赛。我们从支部书记那里听说关于几乎高何镇所有情况,从她那里我们第一次听到了宋迪泉老师这个名字、他的基本情况和关于宋老师多年来关爱留守儿童的事迹。在别人的高度赞扬中,我能想象到他是一个多么和蔼可亲而又乐于助人的老人。有些时候我很难想象能够在耄耋之年仍旧心系当地的留守儿童,我外婆八十多岁,连走路都比较艰辛。那宋老师能够坚持不懈地在关爱留守儿童方面无私奉献。
作为社会的一员,我们应该感恩社会,关注社会问题,关爱留守儿童;作为当代大学生,走出学校融入社会,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作为党支部新生的血液,我们更应该以身作则号召更多的社会人士关心和关爱留守儿童,为社会尽我们绵薄之力;
有着共同的目标和愿望,新一届的流动的阳光团队就已经组建完成。我们是一群想给予孩子们更多的快乐的人,并希望这份关爱和快乐能够永远流动下去。
初到邛崃,酷热难耐
我们团队绝大数成员拖着自己多而中的行李,坐上到邛崃市高何镇的车。阳光的照射让我们对着酷热的天气有所抱怨。不过这些通过车身传导出来的热度算不得什么。其实,人的感觉往往不可信,但是我们依旧会毫无怀疑地相信这些通过感觉得出的结论。“终点站到了,都下车了”突然耳边传来客车司机疲惫的声音。我心里或喜或忧,喜在我们长途奔波终于到了我们支教的地方,忧在我们其实拖着自己重重的行李箱要到宋老师家里去。我能够了解我们接下来的路程,并非我对这里十分熟悉,只是在前两天的时候,我在去年流动的阳光团队负责人带领下,到这里进行实地考察过。时值正午,我和她打着伞徒步走到宋老师家里的时候,是十分酷热的。当时我并没有携带重物,走着那条让我让我总也走不完的路。
当然,情况也如我所猜想那样,他们也和我第一次到宋老师家里感觉相差无几。只是以现在的状况,可能要比我那个时候更糟糕。每走10米,就会有人问我还有多久才能到宋老师的家里。队友的追问,我也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我理性和感觉在碰撞,一面我感觉路途很远,但是理性告诉我其实也并不远,只是这高温天气融化了我的感觉,让我的理性和感觉交融,说出来的话略显矛盾。
不过,经过十天支教的日子和队友每天清晨出去买菜,此时我们回头一看,住的地方和我们上课的地方并不是很远。一切不过都是炎热的感觉把我们对路程长短理性判断击败罢了。
与孩子熟识,诉说心中之意
一切都安顿好后,我们便开始了我们十天支教的生活。起初,我们并没有开始我们课程,而是进行志愿者和孩子们认识熟悉的破冰游戏。通过孩子和孩子们之间和志愿者和孩子们之间的互动,孩子们开始主动和我们交流和表达他们的想在支教的十天当中想学到什么,想要收获什么。
一个眼里满含期待的小女孩递给我的小纸条上写道,“我想在这十天支教当中学会一首歌、绘画和手工”看到小纸条后,我心里满是开心,我们来这里就是本来就不是为了交他们语数外,而是给他们多上一点艺术方面的课程,并且发现和培养孩子们的兴趣。
我们平时上课,也会多考虑他们兴趣方面的课程,这样使它们上课的时候更积极。同时,我们也会配置一些拓展视野的课程,就比如讲解孩子身边那些他们熟悉而又陌生的植物和大学校园的介绍、朝代和典型的历史人物、各类节日及其相关风俗习惯和女童保护。从上课的情况来看,孩子们对这些课程并不排斥而是积极参与课堂,主动积极去思考问题和回答问题。
我们想法和孩子们对我们期待基本一致,我们希望让孩子们能认识到自己的兴趣并为自己的兴趣爱好做一些相关的知识积累,也希望孩子们能够在学习知识中获得乐趣,在乐趣中收获知识。
团队分工,支教与走访调研携手并进
我们到高何镇支教,但是能够利用的时间我们都会充分利用起来。我们流动的阳光团队既然是第八次来支教,那我们就断然不会固守往常,而且作为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结合自己的专业知识为我们支教提供一些理论支撑,也为下一次到这里支教的团队提供理论基础。我们的走访调研分为两个主题,一个是调查研究当地人对支教的看法以和留守儿童形成原因以及当地单亲家庭比较多的原因,另一个是结合村镇规划的内容来分析当地的建筑物风格和房屋建筑的布局。这两个方面表面没有什么联系,其实两者是信息可以互为补充。
明确分工,使得团队内部成员都清楚自己需要做的事情,这使得我们在上课和实地考察方面的效率也是很高。更不会导致,两者混淆。我们在上课的同时也将走访调研的事情做到步调一致。我感觉同时做两件事,我们的世界不仅能够看到孩子也能够看到孩子的家庭,这样更有利于我们开导孩子。
转瞬间,情满天,人走离别相忆思念
宋老师的无私奉献和热情我们在支教的几天中感受良多,教室周围摆满了他的介绍,还有那一沓沓他关爱留守儿童的荣誉证书,那一张张孩子们的报名表,一封封他曾关爱过的孩子的感谢信。有人会说用荣誉证书叠出的不一定是无私奉献的人,但是宋老师他做了这么多,他就是应该让我们这些来到这里的志愿者知道他的无私奉献。这些介绍和证书并不是拿出来装门面,而是让我们学习身边的榜样。什么雷锋等人,他们都太遥远,太超我了,我们追之不及。我能学习的其实还是身边可见的榜样。在我们支教期间他不辞辛苦地带我们去参观红军长征纪念馆,这份无私我们铭记在心,不管走到哪里,我们不会忘记宋老师,更不会忘记他对那里的孩子的奉献。
看到孩子们一个个天真活泼的样子,我们的心都要被他们融化了。这十天来,我们或许是辛苦的,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孩子们能够在大热的天来上我们课,他们也是很辛苦的,另外一只在教室外面等着孩子们家长也很辛苦。在支教期间,我因为一个孩子的母亲对我们提出的建议所触动。一个孩子的母亲温柔地对我说:“你们下午上课可以提前到两点钟上课吗?下午天气有点热,早点上课就可以早点放学”我回答说:“真的不好意思,我们都是自己做饭吃,每天吃完饭大概就一点半左右,然后我们再准备一下我们下午上课的内容,再从住处到上课的地方大约就是2点15分,中午志愿者几乎都是没有午休的时间,所以您所提议的把课提前到两点,我们可能很难做到”我后来了解到,我们只要下午开课的话,她和孩子中午就不会回家,在街上吃点东西然后逛到我们打开教室的门。听到这里,我心里满满的歉意。她对我们支教十分信任,她对我们提议的建议不是不上下午课而是把课提前。在这点上我既有触动也有愧疚,我一心想让孩子们能够多学一点,多和我们做活动,却没有考虑他们有些特殊情况。在离开此地后,更加想感激家长的信任、孩子们的欢声笑语和当地留守儿童之家负责人的信赖和支持。
志愿者会在支教的日子里培养出团队情,我难以忘记我们每晚在电视旁边开会的场景,每次都是总结当天的事情,并安排第二天的事。日日夜夜都在为每天的心得体会和新闻稿绞尽脑汁,现在不用再写这些。但是每人每天一篇心得体会,在支教的日子里也成了习惯。现在我们不用写这些,我怀念着我们支教的每一天的心得体会和每一顿饭。那些都是我们在一起支教和走访调研人聚在一起的时光,虽然累,但我放不想。我们天各一涯,愿我们都会记得在邛崃市高何镇一起支过教一起做走访调研的经历。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66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