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忆红色征程,缅革命先烈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市7月4日电(通讯员 周祥冰)为了深入了解党史、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加深对历史的认同感与民族复兴的使命感,2023年7月4日,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雨花台实践小队来到了位于江苏省南京市的雨花台烈士陵园,重温革命历史,体悟烈士精神。通过倾听革命故事,祭拜烈士陵园等一系列活动重忆峥嵘岁月,敬仰革命烈士英魂。
图为雨花台北门入门处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祥冰摄
实践队员怀着肃穆的心情步入陵园,一组巨型烈士雕塑群像映入眼帘,由翠绿的草坪修剪的“雨花台”三个字,寓意着革命烈士们将永垂青史,他们的革命精神将生生不息的流传下去。据讲解员的介绍,实践队员了解到:雨花台烈士陵园,是目前新中国规模最大的纪念性陵园。自1927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的二十二年间,雨花台成为了国民党屠杀中国共产党员和爱国人士的刑场,据悉,这二十二年中,有近十万的中国共产党员、工人、农民等革命爱国人士在此壮烈牺牲,这里撒满了烈士们的鲜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缅怀先烈,寄托哀思,继承和弘扬革命精神,党和政府决定在这里兴建烈士陵园。
图为雨花台北殉难处烈士群雕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祥冰摄
实践队员来到了北殉难处烈士群雕下面,走到烈士雕像下,仰观烈士雕像,透露出一股雄伟之气,栩栩如生地再现了革命先烈们在就义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伟大形象,透露出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信念。烈士就义群雕位于雨花台烈士陵园的最北端,当年革命烈士就义的地方,北殉难处。据悉,北殉难处是1927年至1937年国民党当局杀害革命志士的刑场,也是烈士牺牲人数最多的地方。烈士就义群雕于1979年落成,主体呈浅赭色,由大小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群雕塑造了9位共产党人、革命志士英勇就义前的不屈形象,之所以塑造九位烈士,是因为在中国传统文化中,9有为大为多的含义,表明雨花台牺牲的烈士成千上万、人数众多,这座群雕就是他们形象的代表。
图为雨花台东殉难处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周祥冰摄
之后实践队员来到了雨花台烈士陵园东殉难处,据讲解员介绍,东殉难处是1950年由南京市人民政府设立的纪念性标志,以悼念1937年到1949年在此惨遭杀害、壮烈捐躯的革命烈士,1997年雨花台烈士陵园管理局又在碑身后侧砌筑了长达12米的弧形照壁,镶贴了黑色磨光大理石,朴实庄严,使人肃然起敬。
苍茫华夏,风雨如磐,岁月漫漫,忠魂不朽。这一座座山岗、一块块丰碑,仿佛都在诉说着那如火如荼岁月里可歌可泣的往事。先烈们是在民族危亡、国家危难之时涌现出来的一代精英,在他们身上,体现的正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爱国主义精神,为后人留下了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
图为实践队员在烈士纪念碑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泽 摄
最后,实践队员来到了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处,据悉,雨花台纪念碑建于1989年,由两层平台托起,有100级台阶。纪念碑高42.3米,隐喻南京在1949年4月23日解放。碑身正面是邓小平手书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镏金大字,背面是人民政府撰写的碑文。碑座前竖立一尊主题为“挣开镣铐”的青铜雕塑,象征着共产党人、爱国志士宁死不屈的革命精神。为表达和寄托人们历久弥新的怀念之情,2009年9月,在青铜雕塑前建成了象征烈士精神“薪火相传、代代不息”的纪念碑长明灯。
通过此次实践活动,革命精神深深印在实践队员们的心中。作为当代新青年,应时刻铭记革命先烈的奋斗和牺牲,做到知史爱党,以更加坚定的理想信念有所作为,此吾辈之责。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662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