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了解“一带一路”大格局下西北地区公路交通发展的新实践、新成就、新经验,用实践队员的脚力、眼力、脑力、笔力讲好西北交通故事,7月16日至19日,长安大学“探访沙漠公路发展·助力西北交通建设”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队奔赴陕西省榆林市开展社会实践,学习中国首条沙漠高速公路建设成果,观察以榆林市为代表的西北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成就,在实践中长知识、增才干。
图为实践队出发照片。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文奇 供图。
重温陕北民风历史,感受陕北飞速发展
7月16日,社会实践队正式启程前往榆林朔方博物馆、榆林民俗博物馆和陕北民俗博物馆、镇北台长城博物馆了解榆林历史发展和民俗文化。
图为实践队员在博物馆倾听讲解。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文奇 供图
实践队首先在朔方博物馆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史前陕北展厅、夏商周至明清陕北展厅等多个陕北历史展厅。透过那些展品,实践成员看到了陕北地区自古以来的彪悍民风以及其对恶劣地理环境的斗争精神。随后,朔方集团董事长单榆生带领实践队员参观了珍藏的一系列明清藏品,并商定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搭建起长安大学与榆林朔方博物馆的实践学习平台。
图为实践队与朔方集团董事长单榆生探讨榆林地区发展。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文奇 供图
图为实践队与朔方博物馆建立实践基地。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文奇 供图
在榆林民俗博物馆,实践队员依次参观了各民俗文化展厅,学习到了历史民俗文化对于包括交通在内等众多领域的影响以及文化软实力与交通硬实力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在陕北民俗博物馆,实践队员观察沙漠黄土地貌,了解到在沙漠公路修建之前,榆林市民们的物资运输方式为人力和畜力运输,运输速度慢且效率地下。而正是沙漠公路的修建,使得榆林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飞速提高,区域间经济交流活动逐年增加。最后,实践队员登临镇北台和博物馆观察明代边关主要边线,探究镇北台城墙各结构的主要作用。
图为实践队参观镇北台博物馆调研过去榆林镇北台的沙漠今夕对比的思考与讨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文奇 供图。
公路交通答疑解惑,行业前途方向启蒙
7月18日,社会实践队先后走访榆林市公路局和榆林市交通运输局,就榆林公路交通发展成果、交通行业发展前景、榆林交通规划发展、当前就业形势及大学生未来就业发展等方面进行调研。
榆林市公路局副局长孙长峰、养护科科长李龙龙、市路桥勘探设计院院长杨勇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公路专业发展前景,强调以重载交通为主的公路运输特点和“县县通高速”的榆林交通发展特色,让公路更好的服务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生动描述了榆林市的治沙成效和交通发展成果。
榆林市公路局副局长孙长峰为实践队员提出公路行业学习相关建议。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文奇 供图
实践团队在榆林市公路局调研。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文奇 供图
在榆林市交通运输局,榆林市农村公路发展中心主任张玉福、养护管理科科长彭联君、综合规划科科长牛志勇、长安大学校友徐利梅从沙漠高速公路概述、治理的技术突破及沙漠公路修建对榆林地区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介绍,榆靖高速公路作为国内首条沙漠高速公路,开辟了我国修建沙漠高速公路的先河,特殊施工环境也造就了沙漠公路修筑过程中的诸多突破和创新。
综合规划科科长牛志勇为实践团队讲述榆林交通现状。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文奇 供图
团队成员与徐利梅校友进行沙漠公路相关问题探讨。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文奇 供图
虚心求教寻大学问,俯身实践求出真知
7月17日及19日,团队动身前往榆兴桥和国道G242养护施工现场,切实感受榆林地区交通建设状况。
在实地考察榆兴桥时,实践队员对桥梁上部结构进行了考察。榆兴桥为单向双车道,车道俩侧为人行道,桥梁主体有以陕北特色腰鼓为背景,榆兴大桥大字为主体的特色装饰。实践队员针对桥梁的结构差异,对桥梁是否经过二次扩建、维修进行了探讨。在G242公路K1+732段榆林国道公路养护施工现场,实践队员向榆林市公路养护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技术负责人和项目管理人员请教了项目工程的有关问题。该养护路段通过精确控制上下碎石封层的覆盖率、撒布量以及沥青的最佳固化量等,不仅实现了路面防水、耐磨、防滑等多种功能,还有效地增强路面的承载和抗渗水能力,延长了道路使用寿命。
图为实践队在施工现场请教路面养护沥青材料以及施工工艺的问题。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文奇 供图。
图为实践队在施工现场观察沥青路面铺筑效果。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陈文奇 供图。
弘毅明德不忘初心,时刻为民牢记使命。强国之途,交通先行。通过本次社会实践,队员们深刻感知到西北地区交通的跨越式发展,作为交通行业的学生,实践队员们更加坚定了投身交通强国事业的决心,不忘使命,勇担重任,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为交通行业的发展添砖加瓦,为祖国的复兴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573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