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同志指出,愚公移山精神、焦裕禄精神、红旗渠精神,这些革命创业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指出“要让广大党员、干部在接受红色教育中守初心、担使命,把革命先烈为之奋斗、为之牺牲的伟大事业奋力推向前进”。其中红旗渠精神为“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7月20日,小组成员郭心余到红旗渠游览,当天和小组同学展开直播。期间小组成员了解到,红旗渠建造的历史原因:河南林县历来干旱缺水,1959年,林县又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干旱,境内的4条河流都断流干涸了,经过多次讨论,要解决水的问题,必须寻找新的可靠的水源,修渠引水入林县。
小组成员又听当地人民介绍红旗渠修建过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新的社会制度下,林县人民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修渠过程充分发挥人民公社的组织作用,林州地区15个人民公社组建15个分指挥部,动员指挥数万民工带着铁橛、铁锹、小推车浩浩荡荡奔上工地,用这些原始的劳动工具,开启修建红旗渠这一气势磅礴的宏大工程。期间正值国家三年困难,林县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经费不足就组织工程队到各地承揽建设项目筹集资金,各项物料能省则省,光是自制炸药就省出500余万元。广大人民群众不畏条件艰难,奋战在太行山悬崖绝壁之上、险滩峡谷之间,没有合适住地就睡在山崖下、石缝中,薅把茅草当铺垫,真是“铺地盖天”。渠首大坝截流时,任村公社的男女青年们奋不顾身跳入冰冷的河水中,筑成“人墙”阻断激流。东岗公社组织70余名强壮劳力,腰系绳索,凌空打钎放炮,硬是在悬崖绝壁上崩出渠基来。青年民工把豪言壮语写在太行石壁上:“苦不苦,想想长征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为了后辈不受苦,我们就得先受苦”。他们逢山凿洞,遇沟架桥,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在坚韧陡峭的绝壁山巅挖砌垒筑宽2米、高3米、总长度达到1500公里的引水墙。这一过程中涌现出了许多不怕流血牺牲、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81位修渠干部群众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在红旗渠修建过程中,林县确实遇到过重重困难,不过全被智慧的林县人民克服了。没有炸药就自己造,没有水泥自己烧,粮食不够就挖野菜充饥,没有凿岩机那就抡大锤,他们就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逢山凿洞,遇沟架桥,连续奋战10个春秋,削平了1250个山头,架设152座渡槽,凿通211个隧洞,终于建成了全长1525公里的红旗渠。
目前红旗渠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给后人留下了浇灌几十万亩田园的水利工程,红旗渠形成了引、蓄、灌、提相结合的水利网,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苦难历史,从根本上改变了林县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至今仍然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被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最重要的是红旗渠精神在我们心中永存。当前筑梦总部小队成员不仅来自林州,还来自中国其他省市,小队成员共同了解和学习红旗渠精神“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尤其是对化学化工学院的同学们来说,一定要有艰苦创业精神,面对科研问题,不放弃、不灰心,往下钻研,坚持自己的想法,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还要学会与队友有团结协作精神,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一起努力,一定能取得更优秀的成绩。大家也应该有无私奉献精神,从事科研,默默付出,不求功名,为国家科研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对大学生来讲,走进大学,大家都已经成年,应该具有自力更生精神,尽量少依赖父母,多靠自己的双手换取自己的劳动果实。
对于这次红旗渠纪念馆的线上游览,小队成员充分了解红旗渠开凿的原因,艰辛建造过程,以及学习发扬红旗渠精神的必要性。红旗渠的建造,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正如先人想象的那样,结束了林县十年九旱、水贵如油的历史,解决了67万人民基本用水问题,被称为“生命渠”“幸福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570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