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好红色记忆,传承沂蒙精神
2023年7月15日,曲阜师范大学“红色拾光”暑假社会实践队成员走进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烈士陵园。青山埋忠魂,碧血印丹青。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无数革命烈士和爱国青年为了民族的解放事业浴血奋战。如今,奋斗在实现中国梦的新征程上,无数郯城人的小家梦也在一步步实现。该园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临沂市青少年教育基地,对党员及群众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探革命旧址,续红色精神
郯城革命烈士陵园位于山东省临沂市郯城县城西,是为纪念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牺牲在郯城的革命烈士而建立的。主要建筑有革命烈士纪念塔、烈士墓、纪念碑、烈士纪念馆、将军园等,占地面积24000多平方米。为国家 AAAA级旅游景区。现有安葬着3000多名革命烈士。建有纪念塔、烈士墓、将军园、将军纪念碑等设施。郯城烈士陵园园门面东。门前有一条纵贯南北的水渠,渠上建有石桥一座,名曰陵园桥。园门两旁墙上写着毛泽东同志的诗词选句:“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园门上方镶嵌着“烈士陵园”四个大字和一颗闪光的红五星。在墓区南20米,正对园门处,新建一座革命烈士纪念碑。该碑占地面积为1900平方米。碑座高3米,碑高22.6米,钢筋混凝土结构,白色水磨石贴面。面东,黑色大理石板上镌刻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个镏金大字。在实践过程中,我们不由自主地带入场景中感受当时先烈们英勇无畏的战斗精神,从而进一步加深党史学习成果,激励自己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勇往直前。
图为郯城烈士陵园革命烈士纪念碑。通讯员 解帆 摄
悟红色精神,寻英雄故事
15日上午,实践队成员来的郯城烈士陵园,寻英雄故事,悟红色精神,依次进入主题纪念区、英烈事迹陈列区。在英烈馆,实践队成员了解到,郯城烈士陵园安葬着鲁南第一支部创始人、“苍山暴动”重要组织者刘之言,“苍山暴动”领导人张鲁峰、凌云志、泺口九烈士之一唐东华、一等功救人英雄赵如彬,四川道孚救火英雄马景宝等1218名在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及建国以来为谋求民族独立解放、祖国繁荣富强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曲折的事迹长廊寓意革命道路漫长曲折长流水象征革命精神长流不息。1950年,为了消灭藏匿在桐峙山(原兰田乡)的海匪,解除对新生政权的威胁,时任涌泉区委副书记的陈士华决定到海门军分区汇报剿匪计划。在行至马头山附近江面时,陈士华等人遭遇80余海匪包围,经激战后不幸被俘。被俘后,匪首软硬兼施,妄图从陈士华口中诱逼溪路乡民兵组织信息。陈士华紧咬牙关,始终威武不屈,最终被匪徒割肉挑筋活埋,壮烈牺牲。“英雄不朽,浩气长存。”记得张晓风说过一段话:一代仁人志士的呼吸如大风盘旋谷中,向我们招呼,我们来迟了,没有看到那一代的风华。但是当我们站在纪念碑下,看到的是他们在历史上步步留下的脚印,我们也能感受到他们的影响从未消逝。
忆红色岁月,守革命初心
随后,社会实践队成员依次来到革命烈士墓区、爱国主义教育区。革命烈士墓区由烈士墓区、无名烈士墓区和红军墓区三部分组成,墓区最高处,苍松翠柏组成了一面绿墙,护卫着烈士的英灵。先辈留胜迹,我辈砥砺行。再次回到烈士陵园纪念碑前,实践队队员百感交集,既有对革命先烈的崇敬,更有对战争的憎恨,我们无法改变历史,但可以抓住现在,重走红色革命历史,我们把心中的所感所想化为前进的动力,坚持响应党的二十大号召,坚定目标,理想一点不能缺、担当一点不能少、吃苦一点不能怕、 奋斗一点不能弱!
图为“红色拾光”暑假社会实践对成员合影。通讯员 高翔 摄
烈士精神永不泯灭,英雄永垂不朽!我们不能忘记那些深深震撼我们的那些英烈,通向成功的路上荆棘密布,是他们用自己的鲜血铸就我们脚下的路。昔日纷飞的炮火、鲜红的热血,沂蒙山上留下的痕迹已然被抚平,但英雄们的气概可昭日月。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承和发扬革命先烈的光荣传统,用实际行动将红色沂蒙精神不断传承,为社会主义新时期的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56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