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学子三下乡:丹心长共青山铸 铁骨永留王气回
中国青年网马鞍山市7月13日电(通讯员 孟波)红色文化深深种在广大人民群众心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为响应红色之路,安徽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红色宣讲实践队于2023年6月29日星期四来到了南京雨花台烈士陵园,展开了一系列宣讲活动,旨在增强人们对于红色文化的认同感和责任感。雨花台烈士陵园位于南京中华门外1公里处,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首批AAAA级旅游区。这里建有革命烈士纪念馆和烈士事迹陈列馆,凭吊人流常年不断。
宣讲实践小队于上午10时到达景区。进行好分组与分工后便从雨花台风景区北大门进入,映入眼帘的是雨花台风景区的标志建筑,也是目前我国最大的花岗岩群雕,总重量约1300吨。 群雕建于1979年,高10.03米,宽14.2米,厚5.6米,由179块花岗岩拼装而成,栩栩如生地塑造了九位烈士就义前英勇不屈、视死如归的光辉形象。队员们惊叹于群雕的宏伟,也缅怀着为新中国牺牲的革命先辈。群雕的神情中透露着他们对革命的坚毅和对新中国的向往。
图为烈士群雕像。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杨康 供图
沿群雕环陵大道而上,实践小队抵达雨花台顶的烈士纪念碑。实践宣讲小队介绍到,此纪念碑高42.3米,寓意为1949年4月23日南京城获得解放。碑额形如红旗和火炬,碑身正面为邓小平题写的“雨花台烈士纪念碑”八个大字。从1926年到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有上万名革命先烈在这里惨遭杀害。他们的姓名我们却无法得知,这些无名烈士来自不同的地方,有着不同家庭,但是为了中国的崛起,他们义无反顾,投身于革命事业,为了中华民族的崛起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队友们细心聆听宣讲,在参观纪念碑的同时也勉励着自己。队员们通过倾听宣讲者的讲解,对与纪念碑有了更详细的了解,同时也
巩固了红色文化在其心中的地位。
图为宣讲实践队成员介绍烈士纪念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李天 摄
跟随着实践小队继续向前出来,队员们来到雨花台纪念桥。纪念桥跨雨花湖,连接倒影池与纪念馆。 长103米,宽12米,桥中间4米为花岗岩路面,两边各铺设雨花石。桥两侧坡面上各有12个1.2米的圆形花圈,共24个,寓意着一年12个月、24个节气后人对烈士的无限思念缅怀之情。在宣讲队员地带领下,队员们一边走上纪念桥,一边缅怀着为了新中国默默在背后付出一切的先辈们。没有他们的奋不顾生,前仆后继,就不会有今天富强的祖国母亲。
图为宣讲实践队成员介绍纪念桥。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有鹏 供图
穿过纪念桥,宣讲实践小队一同来到雨花台烈士陵园的终端建筑——忠魂亭。宣讲小队介绍到:忠魂亭于1996年7月1日竣工,由南京市30万党员捐资建成,忠魂亭三字由江泽民同志亲笔题书。它体现出新中国人民对于忠于祖国的决心。该建筑由“忠魂亭”、忠魂广场、《思源曲》水池、《忠魂颂》浮雕四部分组成位于主体建筑群南端海拔43米的坡顶上。
图为宣讲实践队成员介绍忠魂亭。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孟波 摄
图为宣讲实践队全体队员于景区北大门合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齐悦 摄
新中国的富裕强大离不开每一个默默付出的先辈们,经过雨花台烈士陵园宣讲实践,更让队员们明白现在的和平安定是多么来之不易。为了国家的和平安定、繁荣富强,新时代青年们要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安徽工业大学赴雨花台烈士陵园宣讲实践小队通过此次实践活动,弘扬了红色精神,铭记了红色文化,也展示出新时代青年的责任和担当。小队队员更明白要通过不懈的努力去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不断学习新知识,为了祖国的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新时代青年也要将历史所带来的惨痛后果牢记在心,将这种心痛化为前进的动力,不断学习报效国家。弘扬红色文化,要高度重视对新一代青年的教育引导,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坚定正确的理想信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468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