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字博物馆位于甲骨文的故乡——河南省安阳市,是经国务院批准建设的集文物保护、陈列展示和科学研究为一体的国家级博物馆,是中华汉字文化的科普中心,全国科普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国文字博物馆建筑面积22700平方米,相当于3个标准足球场大小。金檐金瓦,令人遥念殷商时代的宫廷风韵。中国文字博物馆基本陈列以世界文字为背景,以汉字为主干,以少数民族文字为重要组成部分,荟萃历代中国文字样本精华,讲解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展览以详实的资料、严谨的布局、科学的方法和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充分展示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字、灿烂的文化和辉煌的文明,同时反映华夏文明与中国语言文字的研究成果,具有普及性和学术性双重使命。中国文字博物馆序厅位于一楼大厅,整体设计隐含了传统文化中天圆地方的理念,序厅四周的四面浮雕分别展示了中国文字载体发展史、中国书法发展史,以及一片甲骨惊天下和少数民族文字大家庭的盛况。主要展示中国文字博物馆的概览和世界各文字、文明的对比。
世界文明发展史上曾出现过几种古老的表意兼表音的文字,如西亚的锲形文字,埃及的象形文字,印度的哈拉伯文字等,他们是早期文明的重要标志,但由于种种原因,均被历史淹没,唯有中国的文字以其与时俱进的品格与博大宽容的胸怀屹立于世界民族文化之林。本展厅主要介绍汉字的出现及其演变。
金文,是商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的总称,金文应用的年代有1200多年,在众多的先秦文字中,金文文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反映了秦用小篆统一文字前1000多年间中国文字发展变化的基本情况。本展厅主要介绍金文的出现及发展。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中,有20多个民族不同程度的使用本民族文字,在现行民族文字中,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等民族使用历史上形成的传统民族文字,这些文字的文献和文物为我们了解我国古代社会制度和社会生活提供了宝贵资料。本展厅主要介绍我国少数民族的文字及发展。
人类早期通过节省篆刻等方式传达信息,但还没有形成文字的概念,后来在龟甲兽骨上刻写,甲骨文开始出现。在殷商时期,文字大量篆刻在陶器玉器青铜器上,开始逐渐走向成熟。随着造纸术印刷术的发明,人类开始自书编纂。到20世纪70年代,汉字进入计算机时代,使汉字信息处理技术从无到有。本展厅主要介绍文字载体的发现及演变。
进甲骨文故乡安阳,中国文字博物馆的字坊、甲骨碑林主题广场等充满殷商宫廷风韵的后现代派建筑群依次映入眼帘。中国文字博物馆进一步系统展示了中国文字的构形特征和演化历程,尽显中国文字文化之美。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395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