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重返红旗渠,赓续伟大精神

来源: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建筑)学院 作者:张嘉仪

重返红旗渠,赓续伟大精神

为深切体会红旗渠精神,2023年6月29日,河南工业大学中原红色信使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河南省安阳市林县开展了以“红旗渠精神”为主题的相关实践活动。“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情况已经在新时代画卷的展开过程中消失,而林县能由过去的山穷水恶变成如今的蓝天绿树景象,离不开当地人民的一锹一锨。“红旗渠就是纪念碑”,安阳林县人民的奋进精神无需过多言语描述,仅一个红旗渠便可言明。

参观红旗渠纪念馆,了解建设历史背景

伟大精神来自伟大实践,伟大实践造就伟大精神。通过在红旗渠纪念馆的参观,实践队员了解到,20世纪60年代,勤劳勇敢的安阳林县人民,为了改变缺水的天然困境,林县人民以“誓把山河重安排”的坚定信念,不论男女老少,历经日日夜夜的苦战,数十载春秋的奋斗,凭借双手在上无寸物可攀,下无立足之地的太行山悬崖峭壁上修成了全长1500公里的红旗渠,让贫瘠的林县焕发生机。

梦想铸铁骨,壮志撼山岳。1960年2月,太行山上的开山炮声,拉开了“十万大军战太行”的序幕。讲解员介绍时提到,那时正值“三年自然灾害”,是共和国最困难的时期。林县人民凭着一锤一钎一双手,迎难而上,十年的功力和汗水、十年的艰辛与智慧、十年的心血与砥砺、十年的追梦与收获,在漫卷的红旗下宏大律动,深刻诠释着“实干兴邦”的箴言,在1969年7月,凝聚成红旗渠。“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他们以壮志为灯,素履前行;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之帆,自力更生,直济沧海。“问渠哪得清如许,幸福全靠奋斗来”,如今,新的时代已拉开序幕,新的故事将由广大青年执笔,对于未来的困难挫折,我们应牢记红旗渠精神,做奋起而笃行的行动者,做不折不摧的奋斗者,凭着青年人的朝气,贯行先辈之精神,充分施展自己的本领,扛起新时代赋予的使命,不忘来时路,用奋斗创造幸福。

 图为红旗渠修建过程使用物品陈列。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宋咪蕊 摄

重走红旗渠工程,体悟伟大精神

进入红旗渠风景区,沿道路向上游览,满山翠绿无一不是林县人民辛苦奋斗的证明。从山脚下一直向上经望漳亭至青年洞,路边的木牌一个一个讲述着红旗渠修建的故事,披荆斩棘,而从未止步。作为当代青年,先辈们的不朽精神更应被我们传承。

把握当下,只争朝夕。百年沧桑,恰是风华正茂,展望前路,我们要铭记党史,继承先辈精神不断开拓创新,将艰苦奋斗的红旗渠精神植根灵魂:向青年团为了开山腰间被麻绳勒的血肉模糊却不抱怨的精神学习,向先辈们“功成不必在我”的奉献精神学习,向林县上下无一人退缩的团结协作精神学习……忧劳兴国,逸豫亡身,面对未来的各种未知挑战,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该把红旗渠精神作为自己的立身之本、成事之基,永葆甘于奉献、艰苦奋斗的真挚本色,只争朝夕,负重前行,使岁月流逝而精神延续。

展望未来,描绘新篇。“星燧贸迁,才见世界卷快浩繁;岁月不居,方知历史光辉明路。”站在历史的节点,我们既要回首往昔,忆红旗渠修建之峥嵘岁月,又要展望未来,以红旗渠精神描绘新篇。红旗渠的变化正是我国的缩影,从满目疮痍到欣欣向荣,从积贫积弱到繁荣复兴,从山河破碎到盛世安康,前人搏击风雨,前赴后继,后人更应传承红旗渠精神,使其流淌不息。长在红旗下,沐浴在星光中,生逢海晏河清之盛世,心怀自豪与喜悦,深知少年强则国强,倍感时代所托不容辜负。

 图为红旗渠风景区上石刻。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王梓菡 摄 

图为实践团成员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林怡宁 供图

在那个高歌猛进的时代,在那个信念扬帆的时代,安阳林县人民不畏自然条件,挖山开渠,创造了红旗渠这条长达1500公里的“人工天河”。“前方有求,后方必应”,红旗渠的顺利修建是团结协作精神的生动诠释,周恩来曾这样评价:“新中国有两个奇迹,一个是南京长江大桥,一个是林县红旗渠。”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不论放在那个时代都不会过时,都会令人称赞。实践队员在经历此次红旗渠之行后也更深刻地体会到先辈的不易以及红旗渠精神的伟大。在历史的新进程中,我们依然需要红旗渠精神,凝心聚力,不畏艰险,守望团结,满怀壮志,与辽阔山河同歌,与千秋伟业共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通讯员 张嘉仪)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34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暑期“三下乡” | 初心不忘承遗志,红色基因代代传

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新时代新青年”理论宣讲实践团于7月初前往铁道游击队纪念馆开展暑期“三下乡”实践调研活动。铁道游击队纪念馆是为了纪念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英雄的抗日武…… 顾耕图 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暑期“三下乡”丨乡村振兴走基层 青春聚力正当时

为充分激发广大青年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挺膺担当,推动社会实践活动内涵化、规范化、常态化、长效化发展,7月5日-7日,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新时代新青年”理论宣讲实践团前往峨…… 顾耕图 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暑期“三下乡”丨“乡”约盛夏,青春奋斗正当时!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动员引领广大青年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斗,7月…… 顾耕图 枣庄学院旅游与资源环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举办“以物易爱,助童筑梦”雷锋市场义卖活动 ——以专

为弘扬雷锋精神,践行志愿服务,长沙学院外国语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以下简称“外院青志协”)于2月25日下午在维智广场成功举…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党员先锋·红领未来”就业赋能计划第二期讲座顺利举

2025年3月26日下午,人文学院“党员先锋·红领未来”就业赋能计划第二期讲座顺利举行。此次讲座由学院党务服务中心与校友服务中…

马院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开展“蜕变时”主题班会

(通讯员代闹周台欣吴曼妮)3月31日上午,马院思政系赴同升湖高级中学实习队的四位实习老师在不同班级开展了各具特色的主题班…

旗峰书院开展网络诗词主题文化沙龙活动

为深入理解诗词艺术在当代语境下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引导青年在技术洪流中厘清守正创新的辩证关系,3月23日下午,旗峰…

人文学院举办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 第三讲

3月27日下午,人文学院2025年“青马工程”大学生骨干培训班第三讲在学院楼202教室举办。校团委科创实践部谢俊慧老师为青马班学…

最新发布

三下乡|传承二十大精神弘扬传统文化之美——美术学院暑期三下乡之美育进课堂活动
我校美术学院2023-07-0414:07发表于江西为深入贯彻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进一步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播,助力乡村美育,2023年7月1日,江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艺”起筑梦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抚州市金溪县何源镇杨蒋村,开…
长安大学赴山西太原“红色记忆聚千年民族,魂·奋斗征程绘百年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纪实(三
长安大学赴山西太原“红色记忆聚千年民族,魂·奋斗征程绘百年中国梦”暑期社会实践纪实(三)7月15日,长安大学赴山西太原暑期社会实践队前往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店头古村落,参观学习历史悠久的店头古堡,…
特殊儿童康复领域亟待建设
(通讯:陈锐)武汉市禧乐儿童康复中心肖老师曾表示现如今特殊儿童(青少年)康复机构存在缺乏专业人才、设备不足或过时及学习环境不佳等问题,难以满足康复需求。对于这一问题,我们团队在将近一个星期的实…
激活红色资源,礼迎亚运盛事——“浙厢有礼”实践团在海岛廊道筑起“有礼”风景线
激活红色资源,礼迎亚运盛事——“浙厢有礼”实践团在海岛廊道筑起“有礼”风景线通讯员:吴晨阳、上官若菡、孙文平亚运在即,全省上下正着力推进“浙江有礼”省域文明新实践,大力倡导“浙风十礼”,广泛开…
蚕桑产业编织乡村振兴致富路
近年来,吴川新联亿圣蚕桑种养专业合作社积极探索因地制宜的发展路径,以其独特的优势和发展模式,为乡村振兴开辟了一条致富之路,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力。吴川新联亿圣蚕桑种养专业合作社地理位置优越,气…
环保还静还自然,好山好水好发展
为了使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意识深深地扎根在居民的心中。为此,“微光拂尘”宣讲团于2023年7月8日在疏勒县平安社区组织开展了相关的宣讲活动,通过此次宣讲加深社区居民对环境保护和水资源合理利用的方…
走进红旗渠 迈向新时代
在如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虽然已经全面小康建成,第一个百目标完成,但我们要继续学习和发扬这种红旗渠精神。红旗渠精神是广大青年应独立自主学习,不畏艰难,不畏困苦,无私奉献,注重团队精…
新华学子暑期“三下乡”:问需于民 问计于民 问效于民
为了了解大学生暑期“三下乡”教育关爱志愿服务进社区开展情况,充分发挥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使广大青年在志愿服务中理解国情、奉献社会、服务人民,2023年7月14日,广州新华学院阳光“童”行社会…
情系京山,传递爱与希望
大学生网报京山7月22日电(通讯员魏鑫琪)七月盛夏,瓦蓝瓦蓝的天空没有一丝云彩,火热的太阳炙烤着大地,伴随着烈日暖阳,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数学与统计学院“希望之星”暑期三下乡志愿服务队赴京山市开展暑期…
汲廉洁精神,促“双创”新建设
“才为德之资,德为才之帅”当今社会是与新时代同向同行、共同前进的,可谓“生逢盛世,肩负重任”。而长期作为我国主流思想的儒家思想,其内在的传统儒家道德规范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品格。为了向全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