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摘掉“臭”帽子,迎来新发展:河南科技大学学子“三下乡”社会实践到郸城

来源:河南科技大学河洛书院 作者:徐文帅

郸城,相传因老子炼丹成功而得名;洺河,乃老子炼丹取薪汲水之河;千百年来,洺河哺育着郸城百姓,也满载着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看着眼前的一派生态和谐的景象,谁又能想到不多年前这里还是人人厌恶的“臭水沟”呢?

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郸城的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这条穿城而过的河流曾一度饱受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侵蚀,恶臭熏天,加之缺少统一的规划布局,私搭乱建、偷排偷放现象多,两侧环境持续恶化……

2016年1月,河南版“水十条”印发,提出要确保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紧接着2017年初,郸城县委、政府立足水污染治理是当前最大的民生工程,坚持把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作为工作的重点,广泛调研、反复论证,聘请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科学规划,编制出《郸城县洺河生态水系黑臭水体治理与环境景观提升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后,决定顺应群众期盼,申报立项,实施郸城有史以来最大的民生工程——洺河生态水系建设,全面落实《水十条》目标任务。该工程预计总投资近30亿元,对洺河、调水渠、五里河、劳武河、杨白沟“三河一沟一渠”23.9km、194.80万㎡工程面积范围的水环境进行治理,彻底消除“黑臭水体”的危害。

我通过从网上调查资料了解到,洺河工程主要是对洺河及联通的五里河、劳武河、杨白沟、调水渠“三河一沟一渠”23.9千米、198万平方米工程范围内的水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综合治理工作包括水污染治理和环境景观提升两部分。通过管网铺设、清淤截污、生态净化、引水补源、第二污水处理厂提质增容及新建第三污水处理厂、管理调度中心等六大工程项目,治理黑臭水体,实现沟渠相通、水域相连、活水流动、复始循环;以“绿色、生态、休闲、文化”为建设理念,对“三河一沟一渠”两岸绿化、亮化、美化,形成“三河串三园,一沟一渠衔两珠”、蓝绿相映、一节一色、一段一景的滨河景观。

同时,综合治理还分为三个阶段,一是两岸居民拆迁阶段。坚持让利于民,亲情拆迁,仅用4个月时间便完成了评估、补偿、搬迁沿岸群众2800余户;二是黑臭水体治理阶段,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源、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规划设计理念,实现雨污分流、沟渠相通、水域相连、活水流动、复始循环;三是环境景观提升阶段,营造出“水清、岸绿、景美、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生态环保之地。

为了彻底治理黑臭水体,郸城县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水循环、清水补源、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规划设计,实施截污管道铺设45.7千米、截污清淤55万立方米、引水补源“引黑入洺”工程16千米,第一、二污水处理厂提质增容,新建第三污水处理厂、管理调度中心等6大工程,建设总容积6.25万立方米的初雨调蓄池16座,实现了雨污分流、沟渠相通、水域相连、活水流动、复始循环。

为提升洺河沿岸环境景观,郸城县围绕“绿色、生态、休闲、文化”设计理念,建设综合管沟13.56千米,实施河坡岸线整理、滨河道路48千米、绿化126.32万平方米、亮化23.8千米等工程,打造了“五带五园一环多点”的自然生态景观。

1000多个治理洺河的日夜里,郸城县上万名党员干部宵衣旰食,百万人民群众共同参与,洺河生态水系不断得到修复,下游省控杨楼闸断面水质达标率均为100%,2座城镇污水处理厂的排污体量合计每年减少550万吨左右,各项污染因子削减量约4万吨,新增绿化面积126万平方米,年减少碳排放估值1万吨。最终,洺河生态水系建设顺利全面竣工,黑臭水体彻底消除,水质指标稳定达标。

好生态带来好发展。2020年12月,洺河生态水系建设项目被评定为国家AAA级景区和省级湿地公园; 2022年12月,洺河景区荣膺河南省“幸福河湖”;在生态环境部公布的全国黑臭水体治理典型案例中,洺河治理也榜上有名……

摘掉“臭”帽子,迎来新发展。洺河在蜕变的同时,也为郸城的绿色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河南省郸城县洺河生态公园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315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湖北学子三下乡:互联网下乡,助力乡村振兴

中国武汉7月8日电(通讯员敖嘉慧)乡村振兴对于推动社会均衡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新时代农村发展新动力…… Echo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走进汉川湾潭乡,探索农产品新模式

中国武汉7月8日电(通讯员敖嘉慧)在中国这么一个农业大国,农产品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逐步减缓,城市的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为了扩大内部需…… Echo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经济与管理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青春暖夕阳,大学生养老院社会实践故事

青春暖夕阳为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8实践团”7名学生志愿者于2025年2月1号-2025年2月6号…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大连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赴辽宁省大连市

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是我们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指导思想。为了深入贯彻和落实这…

舞动东方芭蕾,青春续写灯韵——安财学子解码花鼓灯非遗传承密码

花鼓灯作为淮河流域孕育的传统民间舞蹈,因兼具灵动舞姿与深厚底蕴,素有“东方芭蕾”之誉。这一艺术形式历经百年传承,始终…

“数字华章,文脉传承”:数字人赋能传统文化传播调研团开展社会实践

参观结束后,调研团与上海博物馆数字化团队交流,了解到“小可”背后集成强大的大模型能力和海量文物知识库,依托便携式导览…

探秘语言景观,延续爱国火炬

2025年1月13日至1月20日,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语言景观实践队赴凭祥市开展友谊关“爱国”景观的情感机制调研,感…

最新发布

神州话,城乡一家亲
普通话是我们国家的官方通用语言,说好普通话既能加强人际沟通与交流,又能承传承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说好普通话不仅能让人交流顺畅,还能使人显得有文化有修养,让自己成为一…
“洛洛相约,溯往寻兴”:河南科技大学学子“三下乡”社会实践到郸城
2023年7月8日星期六,我来到了河南省郸城县洺河生态公园,身临其境地感受郸城生态的蜕变。郸城,相传因老子炼丹成功而得名;洺河,乃老子炼丹取薪汲水之河;千百年来,洺河哺育着郸城百姓,也满载着深厚的历史…
加强普法宣传,运用法律维权
近年来,国家对各方面工作的法律规范愈加严谨,对普法宣传教育愈加重视。在社区日常生活中,普法活动逐渐增多,人们的法治意识也在逐步提高。然而,在对法律的宣传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发现与解决…
湘潭大学暑期支教:故事未完待续
湘潭大学暑期支教:故事未完待续(通讯员:刘星)2023年7月20日,湘潭大学赴张家界市永定区教育关爱服务团三下乡队伍在龙盘岗村开展的为期20天的暑期支教活动落下帷幕。(图为支教老师与学生和支教地负责人的合…
舞动青春,展现活力
甲骨文是汉字的源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安阳师范学院地处甲骨文发现地,积极探索普及推广甲骨文的有效途径,在甲骨文活化利用方面取得了新突破。“甲骨文广播体操”是由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
南中医学子走进滇黔地区,普及妇女儿童生理卫生知识
妇幼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础,是衡量一个国家人群健康水平的重要标志。为了更好地了解并帮助偏远地区妇女儿童掌握生理卫生知识,引导偏远地区妇女儿童树立重视生理卫生健康的理念、养成良好的生理卫生习惯,202…
与魏院珍老师关于入党的谈话
大学老师是每一个大学生迈入社会前最后的堡垒,入党也是每一位大学生的愿望。为向学院老师了解入党的真正意义,6月1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探忆·裕农”团队对外国语学院学工办主任…
梦中国实践团拜访黄杜村
在中国,乡村振兴一直是一个重要的议题,为了更好地了解乡村振兴的艰苦历程,2023年7月16日,中国矿业大学梦中国实践团成员来到浙江省黄杜村,对盛阿伟书记进行了采访。黄杜村位于浙江省,是一个典型的农村地…
湖北学子三下乡:红星风车,红心闪耀
大学生网报宜昌7月20日电(通讯员贺佳乐)为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以红色文化浸染支教课堂,助力农村建设,振兴乡村教育,让红色文化在新时代中熠熠生辉,引领青年自觉…
“你我同心,反诈同行”宣讲团-防诈记心中,下乡正当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诈骗问题日益严重。为持续深化电信诈骗宣传教育预防工作,尽可能多的人民群众有效识别和自觉抵制虚假诈骗信息,进一步增强防骗意识,提高防骗能力,最大限度减少电信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