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至7月12日,浙江中医药大学人文与管理学院赴杭州市医疗陪护与心理健康实践调研团的16名同学前往浙江省中山医院、浙江省新华医院、杭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开展了对于“医疗护理员”从业人员权益和心理健康情况的调研。实践期间,在院方还有医生护士们的热心帮助下,活动进展的十分顺利。在实践的过程中,实践团队准备了中医香囊和凉扇作为礼物,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的形式与护工、经理们进行接触,更近距离的去了解护工群体。同学们共走访调研了300名医疗护理员,以问卷调研的形式针对医疗陪护员的基本权益、服务技能和心理健康情况进行全面了解。
医疗护理员:24小时保姆?我的权益谁保障?
三分治疗,七分护理。护工,简单来说是代替家属照顾病人,一般在医院或者个人家庭里,需要对病人进行二十四小时的护理。很多人会认为护工只是简单的清洁照护和喂饭,但实际上他们的工作更加的复杂和繁琐,比如负责病人的排泄、排痰、睡眠、体位移动、康复照护、标本采集、沟通与心理照护等等。然而,护工收入低、无五险一金、24h工作、没有社交等一系列权益问题和心理问题总是被忽视。
高收入的迷局用工荒惹人忧
在对已取得的300份调查样本分析中,同学们发现,虽然整体来看护工收入不低,但是按照时薪来看护工平均时薪只有7.5元/小时。“我知道现在有很多人对护工有看法,认为护工价格高,素质低。我们一直在完善护工的培训,比如聘请医院护士长作为培训主管制定针对性理论和实践操作培训等,现在没有通过培训的护工无法上岗。”护工公司叶经理告诉实践同学,“我们招聘护工最高年龄是65周岁,公司无法为护工购买保险。医疗陪护干的活都是脏活、累活,最基础的比如擦身、辅助排泄等,而且几乎是24h在岗,所以年纪轻的人不会来应聘,公司也面临着用工荒。”
缺乏支持系统影响心理健康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过程中,大部分的护工们都十分的热情,他们大都已经花甲之年,而之所以选择出来从事护工这个行业,也是认为文化水平低的情况下,可以拥有一份薪资较为理想的工作也是比较满意的。“我们没有休息的,24小时一直守在病床边,几乎没有自己的时间,没时间和社会接触,能聊天的人很少。”护工阿姨刘阿姨说。长期远离家人、缺乏可交流对象、长期缺乏固定睡眠时间,在这样一个较为压抑的环境中,也会影响护工的心理健康。此次调研团队更关注于护工群体的权益保障与心理健康问题,希望带动社会更多的去了解和理解这样的特殊群体的存在,并给予他们更多的保障与关心。
医疗陪护:用心护理,形同家人
在实际调研过程中,也会有护工和病人、病人家属相处成一家人的情况,一位阿姨就笑着谈到,自己陪护的病人非常的依赖自己,一步也离不开,一旦长时间见不到就会不断亲切地呼唤自己,也更实在的印证了一颗真诚的心便是连接双方最好的纽带。卧病在床的病人最需要的是陪伴,而护工给予了他们最实在的帮助与付出,双方是平等且相互的。
经过六天的调研,同学们收获的不仅仅是对医疗护理行业的了解,更有的是看到了护工不一样的人生。人文与管理学院张同学表示:“家庭给了我们强大的支持和力量,护工阿姨们的遭遇我只在文学作品中读到过,没想到竟也在我们身边。我很佩服护工阿姨一无所有却仍然顽强生活的精神。”同学们也纷纷表示,作为浙江中医药大学的学子,我们要继续遵循“求本远志”的校训,谨记“求实、求真、求是”的学风,发扬“不畏难、不退缩、不浮躁”的作风,用青春书写无愧于时代,无愧于历史的华彩篇章!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2998.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