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曾说:“盛夏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利用这闲暇时光,尝试一些从来没有做过的事情,才不负这大好时光。这个暑假,来自曲阜师范大学的“‘长’歌赤子心,‘征’启程万里”长征精神赓续实践队的一员走进新新家园社区,为孩子们开设传统文化教育、审美教育等种类多样的爱心课程,弘扬伟大长征精神,与孩子们共赴这一盛夏,留下了无数美好的回忆。
把赞美还给孩子
长征精神距离现在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已经较为遥远了,所以一开始孩子们对于本次课程的主题并没有表现出特别大的兴趣。尽管我们的教学并不是一帆风顺,但一味地与孩子们置气并非上策。孩子们幼小的心灵尚且混沌,好与坏、善与恶对于他们来说,就如稻子和稗子的幼苗,难以区分。批评是苦口良药, 是强力的矫正,而赞美是裹了糖衣的药丸,适时的赞美是因势利导地发现孩子们细微的闪光点。相对于结果,我们更应该关注孩子们努力学习与领悟的过程:并非只有得到了正确的答案才值得赞美,每一个为结果而努力的孩子,都应该获得老师的一朵“小红花”。
图为队员在与社区工作人员进行沟通。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姝文供图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一次不经意的表扬,可以激起学生千百次的希望。”良好的课堂并不是“填鸭式”教学与“打压式”教育,而应该为孩子们创造机会,在适时的赞美之中帮助他们找寻信心,鼓励学生进行探索式的学习。
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
在快节奏的当代,教育倾向于一种结果导向型的批判。我们只注重问题的答案与课本上知识的灌输,思维的拓展训练似乎变成了次要的甚至只是一种附带品。如果我们的教育失去了人,忘记人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有精神世界,就失去了一切。每个人都是国家机器运转必不可少的一颗螺丝钉,但这颗螺丝钉不能只是一个没有思想的工具人。
“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之津梁。”在素描课上,我们的目标不应仅限于教会孩子们如何观察物体的光影、如何进行明暗的搭配、如何模仿他人绘画,更是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来体悟多年之前先辈们的精神面貌,同时体悟艺术的芬芳,接受美的“浸润”。
图为孩子们展示自己完成的素描作品。中国青年网通讯员王姝文供图
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若只“教”不“育”,“人”就不能为“人”。教育的重点应该是培育孩子自我挑战、自我激励、自我修正的能力,而老师应从一个单纯的“指挥者”转向思维的“引导者”。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262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