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7月17日电(通讯员 胡嘉)为了响应习近平总书记上好“大思政课”的要求,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1日,南京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夏乡逐梦 向浙而行”实践团队来到浙江缙云,采取实地调研的方式开展实践活动。
乡村振兴 乡愁富民
前期,队员们通过网络等途径了解到,缙云烧饼作为山城缙云的一张“金名片”,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中华名小吃”,小小烧饼却在2022年度创收超32亿,队员们当即决定去往缙云,从烧饼入手,探寻乡村资源复兴背后的秘密。
烧饼的原料,或自给自足,或由左邻右舍供应;烧饼的手艺,精选好水、好面、好肉,成就其独特的风味,世代传承。
土生土长的缙云烧饼,看似平平无奇,其中的每一道食材和工序实则大有学问。首先,面粉拌和成发面要4-6个小时,按气温高低、季节不同,冬天和夏天的方法也不同,以此保证饼皮筋道的口感。
为了解烧饼从业者对于烧饼振兴致富的真实感受,队员们深入一线,走进缙云烧饼总店,采访从业超三十年的高级烧饼师傅赵一均。
图为赵一均师傅接受队员采访 通讯员胡晨菲 摄
赵一均师傅介绍,烧饼不仅是一道特色美食,也是不少缙云人的谋生手段。过去,烧饼师傅以本地沿街叫卖的流动摊贩为主,如今,烧饼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从当年的“路边摊”变成了火遍中国、迈向世界的“大产业”。赵师傅也多次前往中国香港、中国台湾等地,进行烧饼技艺的推广。
在缙云,烧饼师傅们每年“扩招”,系统教学制作烧饼专业课。多年来,累计培训11219人次,成功培育中级缙云烧饼师傅273人、高级缙云烧饼师傅392人、缙云烧饼大师10人。
“不仅越来越多人从事烧饼行业,而且烧饼师傅也感到更加体面了。”回顾这一路走来,2013年,缙云县委、县政府提出了要把缙云烧饼产业发展升级为战略目标,十年来,缙云烧饼不仅提升了师傅技艺,满足了食客胃口,还鼓起了农民腰包。腾飞式的产业发展,让它成为了浙江特色餐饮龙头产业,成为唤醒沉睡乡村资源的典范。
从“路边摊”走向“品牌店”,从“小县城”迈进“大都市”,从“谋生技”转为“致富经”的背后
图为缙云烧饼培训项目正在进行比赛 通讯员胡嘉 摄
图为缙云烧饼协会会长在接受队员采访 工作人员 摄
为进一步了解缙云烧饼逐步做大、做强的过程,探讨其背后的可复制性,队员们对缙云烧饼协会(即缙云烧饼品牌建设服务中心)会长进行了采访。他向队员们概括了烧饼协会的职能以及缙云烧饼品牌化的发展史。
回顾历史,从谋生到致富,缙云烧饼的新篇章是在标准化、连锁化运营中开启的。基于优质的品质和良好的群众基础,2013年,缙云提出要把缙云烧饼产业发展提升到战略高度;次年,缙云在全国率先地成立了“烧饼办”,专门制定烧饼品牌建设的发展规划和政策意见,每年安排5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打造缙云烧饼品牌,实施了“六统一”“两集中”的发展模式;2023年,首届中国烧饼文化节在缙云圆满落幕,行业翘楚荟聚缙云,意义非凡。
“炉传三百世,饼香五千年”,缙云用匠心打造,让饼香在炉火中飘遍世界。如今,缙云烧饼这一品牌在全国开设示范店699家,草根摊点8000余家,缙云烧饼还走出了国门,累计在全球开出8000多家店铺,覆盖美国、意大利、西班牙等16个国家和地区。未来,缙云将沿着“强本质、养品牌、拓市场、增效益”这一路径,在打造以缙云烧饼为龙头的小吃产业集群上持续发力。今后,缙云烧饼将继续乘着蓬勃向上的东风,发挥已有优势,勇立时代潮头,将“以缙云烧饼为龙头的缙云小吃产业”打造成“百亿级上市公司”,走遍全国、走向世界。
今年是浙江实行“八八战略”的二十周年,缙云烧饼正有条不紊地践行着“进一步发挥浙江的城乡协调发展优势,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这一细则,敢为人先,乘乡村资源东风,勇立时代潮头,探索体系化、标准化的乡村振兴高速路。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9132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