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染,古代又称扎缬、绞缬、夹缬。扎染的原理是通过纱、线、绳等工具,对织物进行扎、缝、缚、缀、夹等多种形式组合,扎起来不能被染色的部分与染色的部分共同完成扎染图案。扎染是中国一种古老的纺织品染色工艺,在中国有着1500年的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美学价值高。扎染主要有三种方法:夹染法、捆扎法和针缝法。时至今日,扎染艺术因其独特的图案,丰富多彩的变化,仍然保持着经久不衰的活力。我们的课程采用了夹染法,操作较为简单。
为实践团成员在进行课程讲解。通讯员 陈秋茹 摄
我们通过视频、图片、文章等为孩子们进行了初步讲解,实践团成员也亲自示范了如何正确进行扎染。孩子们在听完后,一个个跃跃欲试,兴奋地开始着手于实践。在参与课程的过程中,我深刻领会到了课程趣味性对整堂课课堂气氛的重要性,有趣的课程能很好的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和专注度,极大的提升了课堂效果。其实在课堂开始前,我们都很不安,大家都是第一次以老师的身份站上讲台,要把一堂手工课上好,让孩子们学有所得,不仅需要前期的精心准备,更需要临场的随机应变。但这堂课的课堂氛围好得出乎意料,孩子们对扎染课程的兴趣尤其高,看着孩子们专注的神情,我心里觉得又感动又欣慰。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帮助孩子们完成扎染。通讯员 陈秋茹 供图
有些孩子动手能力非常强,对于色彩的敏感度也很高,做出了非常漂亮的扎染图案。都说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大概在小朋友的世界里,天马行空的想象能够碰撞出更加精彩的火花。这让我不禁回想起我的小学生活,那个时候似乎没有这样五彩斑斓的课程,我们为了学习压榨了很多休息时间,创新能力和创造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反而日渐削弱。我想这大概也是我们中国当今教育事业的通病。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学校和家长,给孩子们报大量的补习班,学习英语、奥数、书法、写作等等,对于需要孩子们想象力和动手能力的方面则很少关注。其实我们的孩子们都有着异常丰富的精神世界,这应该得到学校和家长们的尊重和引导发展。
图为小朋友完成的扎染成果。通讯员 陈秋茹 供图
这一天所有课程结束后,大家照例送孩子们出校门,我拉着一个孩子的手问他今天开不开心,他扬起小脸很高兴地点头,他说他最喜欢今天的手工课,他很开心。我一方面为孩子们喜欢我们的课程而感到欣慰,另一方面也在不停地反思,作为师范大学的学子并且立志成为一名教师的我,能为当今的教育事业做点什么,在日后的学习当中,又应该如何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学习更多的知识,为成为一名合格的教师而不懈努力。
总之,扎染带给孩子们快乐的同时,也让孩子们感受到来自自然的朴素美。孩子们在欣赏和制作的基础上逐步探索和发现,激发他们对美的探索,让这古老的艺术扎根在孩子们的心中,将扎染工艺传承下来并发扬光大。扎染课程的开展,不仅提高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和审美能力,也进一步拉近了我们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
在信息化、数字化快速发展的今天,各种民间艺术面临失传或已经失传的困境,有多少民间艺术因没有传承人而消失,通过对扎染艺术的学习,教育孩子保护和传承民间艺术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并鼓励孩子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积极探索,使民族瑰宝得以发扬光大。(通讯员 陈秋茹)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969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