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广州新华学院青年学子“三下乡”:一草手艺 一席传承

来源:广州新华学院会计学院 作者:逸仙·始兴社会实

中国大学生网韶关7月10日电(通讯员 王煜)七月盛夏,广州新华学院逸仙·始兴社会实践队带着“保护非遗”的使命前往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开展实践活动。

一张代表始兴的名片

始兴县是千年古县,拥有丰富多彩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些传承下来的民间文艺、技艺等具有浓厚的岭南文化特色,是始兴的历史瑰宝。 早在2011年,外营草席成功进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行列。外营草席作为始兴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之一,其制作技艺是当地人民生活智慧的结晶,既展示了粤北劳动人民手工制作生活传统工艺,也承载着岭南地区独特的风土人情、地域特色。

外营草席比一般的草席要厚,具有冬暖夏凉、防潮、耐用等优点。其中,不少青年人在结婚时都要定制外营草席。但如今这项非遗传承技艺在时代的推进与科技的快速更迭下,由于原生态以及纯手工制作过程的繁琐等原因,在追求便利快捷的同时草席逐渐从大众的视野中消失。为进一步研究草席的制作流程,逸仙·始兴社会实践队于7月10日前往非遗传承人——谢越胜先生家中进行采访,尝试体验制作过程。

一门饱含热爱的技艺

在炎热的夏日,感受到的不是浓烈的太阳,而是始兴人民的热情。谢老先生一早就在村口迎接我们,他身着代表“非遗传承人”的衣服,带领团队前往自家的小作坊,为队员们介绍草席的制作流程。

从一进门引入眼帘的便是制作草席的“主角”——席草,此时的席草已经经过了晾晒,正在等待着匠人的编织。谢老先生还带领实践队前往自家的种植地进行参观,一米多高的席草,茎秆粗壮翠绿,自家种植,自家收割,“等长到两米高时才可以进行收割,大概还需要一个月的时间”谢老先生跟我们描述着。

图为谢老先生为实践队介绍席草。 通讯员赵嘉恒 供图

在谢老先生的带领下,实践队队员们也逐步对草席的制作流程有了一定的了解,更是对制作过程的繁杂工序所震撼到,从前期的种植、收割、晾晒再到后期的撮草、编制,从春天到秋天,从插种到成品,这不只是这一群平凡但不平庸的老匠人的不懈坚持,更是他们对这项手艺的热爱与弘扬。

图为谢老先生为实践队介绍席床。 通讯员古泳怡 供图

图为实践队队员体验草席成品。 通讯员魏宇 供图

一场传承非遗的对话

谢老先生从十二岁起就开始学习编制草席,从家喻户晓最普遍的生活用品到如今成为一项非遗文化,谢老先生由衷地感到开心与满足,他不仅见证了外营草席几十年的变化历程,更始终保留着最初编制草席的初心。

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实践队队员与谢家夫妇进行了一场“跨年代”的交流,在采访过程中,队员们感受到的不是来自时代的鸿沟,而是彼此因为非遗文化而相互靠近的心灵。

一起来看看实践队的采访内容吧!

实践队:谢伯您好,作为外营草席的非遗传承人,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编制草席?

谢越胜老先生:我是从12岁起就跟着父母开始学习编制草席到如今,从一开始的不熟练到后来的熟能生巧,草席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我也为拥有这项非遗技艺而感到十分的荣幸。

实践队:现如今替代草席的物品越来越多,现在还会有多少人会进行购买呢?

谢越胜老先生:现如今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床被,在满足人们需求的同时也能做到物美价廉,再加上一张草席至少需要两个人相互配合5天共同编制才能完成,越来越多人开始选择其他物品,但还是有一部分人会因为草席所蕴含的文化特色而选择外营草席。

实践队:对于需历时长周期的草席制作与技艺的繁杂,现如今传承人的传承情况如何?

谢越胜老先生:草席的传承人从当初的几百户人家到如今已经只剩下了几户还在坚持。加之现在工业的迅速发展,手工制作在一定程度上于生产速度与价格方面处于较为弱势的地位,现在主要也只剩下年纪较大的传承人编织草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更想到外去发展,出现传承人匮乏的情形。

实践队:那么您对于未来草席的发展有什么期望吗?

谢越胜老先生:首先十分感谢你们过来研究草席文化、进行宣传与弘扬。希望未来有更多的人注意到草席文化,在保持原手工制作的原生态基础上,能够吸引到更多的年轻人参与保护非遗文化的行列中来。

总结

历史拾遗,匠心筑遗。草席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部分,是始兴对外的特色名片,它不仅是我国精神载体的重要体现,也是我们对外传播与交流的一种物质载体,在传承与弘扬的同时,广大青年应该去逐一打破它如今现有的困境,成为非遗文化的保护使者,让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到每一方土地,鲜活文化圣火!

图为实践队在谢老先生作坊前进行大合照。 通讯员赵嘉恒 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929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参观九一八纪念馆有感

假期期间,我来到了“九一八纪念馆’,使我这个没有机会去亲身经历这些事变的幸运儿,有机会去亲眼目睹革命先烈的不屈与侵略者的狰狞面孔。那些革命烈士,为了革命,不怕严刑拷打,不怕…… 丰淑娜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参观沈阳918历史纪念馆,勿忘国耻,砥砺前行

2024年1月27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花园宝宝实践队前往辽宁省沈阳市九一八历史纪念馆参观。此次参观旨在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学习红色故事、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并向社会传递红色火…… 杨雪怡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积米崖码头进行渔业调研

导语:2023年7月21日上午,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积米崖码头进行社会调研,深入了解当地渔民生活和收入水平、渔业现状和发展趋势。此次调研旨在为调研……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筑梦“蓝色粮仓”:探索青岛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青岛的优势。为探索青岛渔业发展和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渔业渔民…… 杨丽婷 李悦铭 石一曼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走进渔村码头 调研青岛渔业建设

为了解青岛市渔业发展现状,正确认识渔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于7月20日和21日前往积米崖、台西头村进行实地调研,并走访了当地海洋局,与各科室人员进行…… 孙小涵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深入“蓝色粮仓”——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之路

靠海吃“渔”,资源使然。海洋自古以来就是我们重要的食物资源宝库,作为沿海城市,渔业是西海岸新区的优势。为探索琅琊镇渔业发展及渔民生活,了解海洋传统产业改革和升级,提高社会对…… 杨丽婷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渔石俱进实践队赴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进行渔业调研

2023年7月21日下午,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青岛西海岸海洋发展局开展渔业调研活动。该活动旨在促进渔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与海洋发展局的交流合作,为优化渔业生产模式和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李悦铭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琅琊台台西头村渔业蓬勃发展,展望光明未来

2023年7月20日,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渔石俱进实践队前往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琅琊台台西头村进行采访。此次采访旨在了解当地渔业的发展现状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实践队队员与台西头村的村长…… 郭子源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革命馆里话初心,奋斗路上正青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学雷锋系列活动三月的春风,带着温暖与希望,吹拂着大地,也吹响了传承雷锋精神的号角。为深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激励…

“名郡植春筑福庭”——“美化环境,共享健康” 名郡社区卫生行动

为营造整洁、卫生、健康的社区生活环境,团支部组织团员们对名郡荷塘社区环境进行了清理。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

仁心续火承先志,碧波芳草筑安康: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

为将健康知识和服务送到社区居民身边,2025年3月15日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临床医学(“5+3”一体化)2023级志愿服务队第二小分…

清明追思,大爱永存 ——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举办清明节缅怀遗体捐献者活

为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倡导遗体捐献事业的社会价值,清明节前日,皖南医学院红十字协会在皖南医学院遗体…

郑州财经学院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秋实班”学员赴河南省团校参观学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

最新发布

绿色双碳 “童”心同行:经纬支教队开展双碳主题科普课程
绿色双碳“童”心同行:经纬支教队开展双碳主题科普课程通讯员(何旭)为强化乡镇学生生态环境保护意识,7月20日,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组织经纬支教队成员在十堰市丹江口市习家店小学开展支教志愿…
暑期“三下乡”|一堂走在助力乡村振兴路上的“思政课”
为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九届全国代表大会精神,扎实推进高校主题教育走深走实。7月8日-10日,福建技术师范学院团委以“学习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时代…
重庆化工职业学院学子三下乡:资助助学筑梦想,推普实践助振兴
(通讯员何佳瑞)为共同提高资助育人水平,深入宣传落实学生资助政策,培养受助学生爱心意识及社会责任,激励广大学生自立自强,培育学生感恩奉献、诚信担当的优良品质。同时加大乡村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
资助点亮梦想,轻帆助力远航
中国郑州7月12日电(通讯员柴水清)为加强国家资助政策宣传,确保国家资助政策顺利实施,让广大学生更深入地了解国家资助政策,保证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郑州轻工业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轻帆…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花花的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报荆门7月18日电(通讯员焦雨红)7月18日下午,王家集村的志愿者们又带领小朋友们开展了一节手工课。这节手工课与前几次相比略有些不同,没有让小朋友们使用一些类似剪刀的工具,更多的是依靠自己…
曲园学子三下乡:爱心支教传播梦想,希望播种构筑未来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筑梦”实践队为实现到祖国最需要去的地方放飞青春梦想的号召,2023年7月10日,到达泗水县鸿润食品股份有限公司,为公司员工子女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支教活动。民族要振兴,乡村必振…
四川民族学院农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红高粱”菌草成“原”:以强农有我之志,谱乡村
四川民族学院“红高粱”菌草成“原”:以强农有我之志,谱乡村振兴之篇7月9日至15日,农学院、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红高粱”菌草成“原”志愿服务队到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八美镇开展了三下乡志愿服务活动,…
青春如火,学史崇德
大学生网报连云港电(通讯员朱芳进)为了传承党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引导学生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教师教育学院萤火之行团队在海陵各个社区开展了“…
湖北二师学子三下乡:从显微镜里看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报荆门7月19日电(通讯员焦雨红)7月19日的上午,王家集村的志愿者们为小朋友们上了一节兴趣科普课,利用显微镜为他们介绍了一些基础的生物知识。风景本一样,角度各不同。继上次讲解宏观世界后,…
农大金山实践队:乡村振兴走基层,青春聚力正当时
7月17日电(通讯员李晓燕)为积极响应广大青年学生参加“三下乡”接受教育、锻炼才干、服务人民、奉献社会的有力号召,7月5日-11日,福建农林大学金山学院赴宁德市寿宁县“艺术赋能,古建融新”实践队深入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