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千年的时空,领略先秦历史之美
(通讯员:孙润青 摄影:徐麦)7月9日下午,华中农业大学赴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社会实践小组前往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区南指挥村,参观了著名的秦公一号大墓。此次参观旨在进一步了解中国历史文化,了解先秦历史文化。这座大墓是一处非常重要的考古遗址,被誉为中国古代文明的瑰宝之一。
据史书记载,秦国包括秦始皇、秦二世、秦王子婴,共有36代国君,其中19代建都雍城(今凤翔),长达294年。位于雍水河西面的三畸原(北园),距雍城约6公里,被秦国统治者一眼选中,定为秦公陵园区。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后,遗址分为城址区、秦公陵园区和国人墓葬区三部分。“秦公一号大墓”就位于秦公陵园区,是迄今发掘的先秦时期最大古墓。秦公一号大墓考古发掘开始于1976年,到1986年发掘结束,整整10年。陵墓全长300米,其中墓室长60米,宽40米,深24.5米,总面积达5334平方米,比河南商代国王墓大10倍,比长沙马王堆一号大墓大20倍。从墓道的一端望去,整座墓葬就象一道幽深的峡谷。这座陵墓的规模之大、建筑之精巧令人叹为观止。秦公一号大墓发掘需要大量资金,这不仅包括支付给工人的挖掘费用,还涉及对出土文物进行除锈、修复和保护等的资金,当时省文物部门一下子拿不出那么多资金,只得挖一挖,停一停,工期自然不断延后,因此,秦公一号大墓的发掘工作断断续续整整持续了十年之久。其中出土的大量玉器、青铜器,颠覆了历来认为的“秦国生产力落后”“秦国奴隶制统治薄弱”等观点,为学术界重新认识秦国历史,提供了极为关键的依据。位于墓室边缘的车马坑并未发掘完全,或许在后续的发掘中,车马坑会继续带来惊喜。
(附图一)
参观开始时,小组成员们首先进入了一号大墓墓坑。墓坑深达数十米,宽敞而庄严,给人一种庄重肃穆的感觉。墓坑内出土了大量精美的陶器、青铜器以及其他贵重的文物。这些文物不仅展示了秦朝时期的高超工艺水平,还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经济繁荣和文化发展。在参观过程中,小组成员们还了解到了我国最早、等级最高的“黄肠题凑”葬具实物。 “黄肠题凑”是周朝天子的丧葬规范,但按照周礼,当时作为诸侯国的秦,即便是国君也无权享有这样的丧葬规范。由此考古人员也得出秦国当时国力足够强大,秦景公使用周天子才可享用的葬式可见秦的雄心已经超出关中一带。
(附图二:黄肠题凑)
接着,小组成员们参观了车马坑。秦公一号大墓车马坑为研究先秦陪葬制度、军队编制规模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车马坑考古发掘工作,将揭开先秦社会活人、活马、真车陪葬的历史真相,对研究先秦历史文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通过参观一号大墓,社会实践小组成员们深切感受到了秦朝时期的辉煌与繁荣。这次参观不仅增长了他们对当时的社会制度和文化风貌的了解,也让他们对中国古代文明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小组成员们纷纷表示,将会继续学习和传承中国的历史文化,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910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