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更迭,时光悠悠流逝,千年古都孕育了建水紫陶这一气质独特的“美器”,留下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浓浓的诗意墨香。7月14日,长安大学赴云南红河“边疆民族团结行·实践探索共筑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赴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开展紫陶专题活动,亲身走进紫陶之都建水,了解紫陶的制作工艺、历史发展、文化内涵、传承现状等,在实践过程中品味紫陶之美,感受匠人之魂,以千年紫陶文化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并运用社交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为宣传非遗文化,为弘扬紫陶文化尽一份力。
高校共举,以陶相连
团队成员前往云南大学建水紫陶传承基地建水基地(红河州民族师范学校陶习苑)进行交流座谈,杨梅老师带领团队成员参观了云南省最大的紫陶教学基地,了解了五色土的构成、陶泥的制作工序和龙窑、馒头窑、葫芦窑、灯笼窑四大古代烧制窑。
实践队员与建水紫陶传承人杨梅老师合影
杨梅老师向实践队员讲解五色土的构成
杨梅老师向实践队员介绍紫陶烧制窑
杨梅老师向实践队员介绍陶泥制作工序
与陶共话,以物融心
实践队员谭瑾采访了紫陶手艺人淡惠云,在采访过程中,谭瑾感受到了淡惠云老师对紫陶文化以及她的艺术工作的热爱。淡惠云表示:“紫陶的发展,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只要有心做,用心做,就一定会收获好的结果。”
实践队员谭瑾采访紫陶手艺人淡惠云
馆中赏陶,古今共鉴
实践团队怀着激动的心情,参观了红河州建水县建水紫陶博物馆,古韵与创新在此处交融,俯身端详,淡淡的光晕落在充满年代感的紫陶表面,书画与陶泥的完美融合,使普通的陶瓷被赋予了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
实践队员于建水紫陶博物馆内合影
红泥陶·文房套件·残贴纹展品
亲身体验,感悟陶韵
在紫陶手艺人的帮助下,团队成员学习了拉胚和泥塑,尝试做了自己心中的紫陶,这是一份难得的经历。都月表示:“看着手中的陶土,任搓任揉,不断变换成我们想要的形状,我们体验了紫陶创作的快乐,收获了满足。”
实践队员学习拉胚
建水紫陶萌芽于新石器时代晚期,而后建水紫陶历经汉唐宋,成长于元明清时期,建水紫陶以建水境内天然呈色为紫、白、青、黄、五花等五种陶土为原料,这五种陶土均有质地细腻、柔滑、可塑性强、饱水易软化、表面富有金属质感,叩击有金石之声,有“坚如铁、明如水、润如玉、声如磬”之誉。
此次建水之行,实践队员认识到了这项中国古老的传统工艺,同时也认识到了宣传紫陶文化的不同表现形式与途径。人们常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青年大学生也应该遵循这样的道理才能做好身边的每一件事。同样的,传承和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也不失为一种对紫陶文化的发扬。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909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