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三下乡:揭秘桑蚕的故事

来源: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 作者:发行美好社会实践

(通讯员 敖雅雯) “辛勤得茧不盈筐,灯下缫丝恨更长。”岭南师范学院商学院“发行美好”社会实践队于7月13日组织了一次以桑蚕为中心的考察调研。通过在吴川市长岐镇新联亿圣蚕桑种养专业合作社近距离观察以及与桑蚕养殖技术工作人员的交流,社会实践队队员们对桑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图为实践队队员观看蚕宝宝。 敖雅雯 供图

据了解,爱吃桑叶、只吃桑叶,是这些桑蚕以桑为名的原因。桑蚕的体型不大,但都是大胃王。当地的养殖户每天都会喂食它们2到3次,每当新鲜的桑叶被放入蚕床,它们就会迫不及待的爬到上面大快朵颐。短短几十分钟过去,原本茂盛的桑枝就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枝条。由于桑蚕喜好阴凉,害怕阳光直射,所以养殖户在养殖的过程中,要尽量避免室内温度过高,将蚕房的窗户常开,增加空气的流通。

新联亿圣蚕桑种养专业合作社是吴川市长岐镇乡村振兴产业,合作社积极鼓励当地村民带桑蚕回家养殖,充分调动乡村劳动力,增加乡村经济发展内生动力。起初,村民反应:“这些桑蚕带回来根本养不活,后来是吴勇小伙子一家家的指导,我们才掌握养蚕的方法。”

图为实践队队员亲手触摸蚕宝宝。 敖雅雯 供图

桑蚕是吴川市长岐镇优势产业,拥有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蚕桑产业发展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近年来,长岐镇通过“公司+基地+农户”的形式,走产业化发展路子,实行规范化种养、规范化收购、规范化销售,真正地让群众的钱袋子鼓了起来。推进了乡村振兴的发展进程。

蚕桑文化是与蚕及其饲养、丝织业相关的文化现象和传统。在中国,蚕桑文化源远流长,已有约5000多年的历史。其重要组成部分是蚕业和丝织业。中国是蚕桑文化的发源地和世界上第一个进行蚕养殖和丝织的国家。在中国古代,蚕桑业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农业产业,为中国古代经济的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丝绸的生产技术和丝织业的发展对于中国古代社会的经济、文化和外交交往具有深远影响。

吴川市长岐镇具备发展蚕桑产业的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如气候适宜、地理位置优越等。同时,吴川市长岐镇在政府支持和人才储备方面也有较好的基础。长岐镇所产出的蚕茧茧色洁白、解舒度高,品质优良,十个干茧放在一块儿总共7.4克,平均下来,一个干茧大约在7-8克左右。之所以能产出高质量的蚕茧,除了顺应天性科学饲养之外,与当地一项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分不开的。土地中含有大量有益植物生长的微量元素,提高了当地桑叶的品质,也间接提升了蚕茧的质量。

图为生产车间的蚕宝宝。 敖雅雯 供图

撰文/敖雅雯 初审/吴婉婷 复审/张纪园 终审/李华辉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808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走进水产之路

中国青年网仙桃8月6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解仙桃市西流河镇红光村当地的主要水产业情况,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西流河镇红光村点位团队志愿者们在7月22日和……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麦田守望,放飞梦想

中国青年网仙桃8月4日电(通讯员彭景扬)在烈日炎炎的夏天,我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携手来到了仙桃市西流河镇红光村,用我们炙热的爱来进行志愿支教活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在盛夏,用双手传递爱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11日电(通讯员彭景扬)在刚进大学的时候,我已经早早听过“三下乡”这个扶贫政策的响亮名号。作为一位梦想当一名人民教师的我来说,三下乡的活动无疑是对我最好的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守护乡村里的每一颗童心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13日电(通讯员彭景扬)我知道,来到仙桃的小镇,和孩子们相处,我可以通过他们的视角窥见这个世界最本真的模样,可以让我想起十几年前我们也曾像他们那样怀着一颗赤……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黏土搭建梦想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9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促进小朋友们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8月9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开志愿活动。志愿者们和小……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双手感受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7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增强孩子们的动手能力,提升他们的创新思维,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队员于8月7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进行志愿活动……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二师学子三下乡:用盛夏的热情感受中国传统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8月2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使每一个小朋友都能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湖北学子三下乡:用黏土搭建梦想世界

中国大学生网仙桃7月28日电(通讯员彭景扬)为了激发小朋友们的创造能力,展现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赴仙桃市“麦田守望者”志愿服务队于7月28日在西流河镇红光村展开志愿活…… 彭景扬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百千万工程” 新传华韵突击队:深耕连山福堂,点亮壮瑶文化传承之光

2月13日至2月16日,华南师范大学“百千万工程”突击队之新传华韵队伍,在清远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福堂镇开展了为期四天的实践活…

创新领航,数智赋能

在数字化转型加速与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数智化财务成为会计学、财务管理领域的前沿探索方向。为促进高校人才培…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

冬日暖阳,情满养老院2月9日清晨,山西省迎来了新年的第一场雪,银装素裹的美景为城市增添了几分冬日韵味,但也给人们的出行…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

聊城大学举办“聊大名人堂:互动故事讲述”活动校园,是知识汇聚的无垠海洋,孕育着莘莘学子对未知的渴望与追求;活动,则是…

入社区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

入社区弘扬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实践践行新时代使命在党的二十大胜利闭幕之际,全国各地迅速掀起了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

最新发布

安工学子三下乡:光荣劳动
中国青年网郑州7月1日电(通讯员宋嘉豪)为传递家长文化艺术、进行艺术文化服务,非遗与传承创新。安阳工学院艺术设计学院“为有担当多壮志,传承创新更映红”文化艺术服务团队的队员们于2023年7月1日分别在各…
湘南莽山行,探寻“民族”旅游发展之路
7月16日,合肥工业大学计算机与信息学院赴湖南郴州“踏红色征程,谱发展新章”暑期社会实践红色基因传承团来到郴州市宜章县莽山瑶族乡。实践团首先对黄家塝村村支书进行了采访。通过采访得知当地绿色产业以种…
一片甲骨惊天下,中华文化艳世界三下乡心得体会
2023年6月23日至2023年6月29日,在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为期七天的“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我们的目的地是位于安阳的中国文字博物馆,馆中的展品和展馆中无处不在的甲骨文元素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中国文字…
暖风第二期开班啦
受“泰利”台风的影响,我们停了两天课,原本计划为期5天的第二期课程缩为了3天。幸运的是,今天早晨我睁眼就看到了窗外的一米阳光,顾不上头发有多散乱,我径直跑出了阳台,不仅看到了被台风肆虐过的庭院,…
说好普通话,各民族交流不用怕
中国青年网平顶山7月19日电(通讯员:马彤罗孟阳)我们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多名族国家,每一个名族都有属于自己方言,这样在与其他民族交谈的时候,我们会有许多不方便的地方,于是便有了普通话。说到普通话,…
凉凉御京粉,拳拳坚守情
擀面皮是宝鸡市岐山县的一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别名御京粉,从唐代冷淘面演变而来,历史悠久,具有筋道、柔软、凉香、酸辣可口、四季皆宜的特点。面皮选料精良,工艺严谨,调味讲究,以“白、薄、光、软、…
南交学子三下乡:走进“中国大蒜第一镇“进行调研
(通讯员孙家乐)为践行党的二十大精神,调研乡村产业振兴成功经验,“助推乡村特色产业,擘画时代振兴蓝图”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于7月10日走进“中国大蒜第一镇”——徐州邳州市宿羊山镇宿羊山村开展走访调研…
湖北学子三下乡:趣味课程,欢乐教学
(通讯员:刘明)7月18日来自湖北第二师范学院的“微尘出行”志愿服务队联系了当地著名教师,开展了“防烫伤”趣味教育课程,在授课过程中同学们与老师积极互动,参与了各种防烫伤的课程小实验,学习到了不少…
湖北师范大学小螺号实践队暑期支教活动继续顺利开展
为了锻炼学生们的课堂实践能力,湖北师范大学组织同学们开展了小螺号支教实践,将所学知识融入课堂,教学相长。7月18日上午,于新港园区实验小学,同学们跟随罗老师和龙老师上了一节趣味十足的音乐课。首先,…
建筑工程学院智能手机普及社会实践-让老年人也跟上步伐
建筑工程学院返家乡智能手机普及实践中国青年网安徽7月12日电(通讯员李馨怡)为调查智能手机在老一辈人群中的普及情况,2023年7月12日安徽工业大学建筑工程学院返家乡智能手机普及实践队于安庆市岳西县巍岭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