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摸!我想看看脊柱长什么样!”“我知道,如果有人突然晕倒,或者有人掉进水里了,应该先大声呼救!”“我以后上课会坐端正,不乱去水边玩!”……安徽省六安市姚李镇中心小学的孩子们积极与团队成员互动,让整个教室充满活跃的气氛。
7月17日,安徽医科大学“青囊”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奔赴有着“大别山门户”、“安徽西大门”之称的六安市叶集区姚李镇,进行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调查研究和考察实践,充分彰显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人文关怀。实践团队成员们结合专业所学,在姚李镇开展特殊关爱和健康教育活动,助力健康乡村建设,对涉及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医疗卫生、儿童教育、老年保健等若干方面,进行多层次、宽领域、立体化的调查研究,彰显医学生对现实问题的人文关怀。
脊柱侧弯小课堂,宣传知识我在行
每年的5月21日是“世界脊柱健康日”,科普脊柱健康知识,预防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关键步骤。目前,我国已有预计超500万中小学生存在脊柱侧弯问题,脊柱侧弯已成为继近视、肥胖之后危害我国青少年健康的第三大“潜伏杀手”。安徽医科大学“青囊”暑期社会实践调研团队走进姚李镇乡村小学,开展儿童青少年脊柱侧弯防控科普宣讲活动。
教室中坐满了前来聆听讲座的家长和孩子,队员们携带脊柱模型,给孩子们触摸、辨认,讲授一些基本生理知识。主讲人薛涵林制作了通俗易懂的PPT给大家进行展示,不时与学生们进行互动,提出的问题都得到了积极踊跃的回答。薛涵林还准备了脊柱侧弯的科普小视频给家长和孩子一起观看,不仅可以筛查自己是否有脊柱侧弯现象,还可以让家长督促孩子进行不良姿势动作的纠正。
“家长和小孩子们都认真地听我讲课,还能积极地回答我的问题。能够将知识分享出去,让他们知道如何预防脊柱侧弯,我非常开心。”第一次参加 “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薛涵林为团队的实践活动做到了“开门红”,让团队成员们为接下来的活动充满了信心。
图为团队成员薛涵林为学生开展脊柱侧弯讲座
“你们看,这个是颈椎,下面是胸椎、腰椎。两个椎骨之间是透明的椎间盘,我们常说的椎间盘突出就是由于这块东西突出来压迫了边上的神经,造成疼痛。”团队成员傅文龙拿着脊柱模型,周围围绕着好奇的孩子们,耐心地为学生和家长们进行介绍,也让孩子们进行触摸,亲身体会脊柱的磨样,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使他们直观地了解脊柱的生理形态,以及不良坐姿、行为习惯对脊柱造成的影响。此外,通过教授脊柱锻炼方式,在体育课、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将脊柱锻炼纳入活动内容,将知识传授与活动锻炼结合,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坐、立、行等身体姿态,更有利于维护青少年的脊柱健康。
图为团队成员傅文龙为学生展示脊柱模型
此次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弯科普宣讲活动,能够提高姚李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们对脊柱健康的防护意识,也能保障他们的身心健康,降低脊柱侧弯等不良体态对儿童青少年身心健康带来的负面影响,有利于学生们养成科学、合理、健康的生活方式,为全面提升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奠定坚实基础。
宣传急救知识,守护生命之花
由于乡村地区医疗资源、急救知识较缺少,安徽医科大学“青囊”暑期社会实践团队面向当地青年群众开展急救知识宣传、急救方法解读、急救技能培训等活动,科普中暑昏迷、溺水的紧急处理、心肺复苏和海姆立克等急救知识与技能,提高村民的自救与互救能力,更好的保障居民人身安全。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身心压力逐渐增加,意外或疾病导致的心脏骤停事件频频发生,社会公众对心肺复苏急救方法的认识也不断加深。一旦发生心脏骤停,生存率不足1%,急救的黄金时间只有240秒,能否在4分钟内实施有效急救,将决定病人的生与死。因此,宣传CPR知识是维护生命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而乡村居民缺乏急救知识的普及,他们通常不了解在这种紧急情况下该做出如何解决措施。为进一步提高公众急救意识、丰富居民应急救护知识,安徽医科大学“青囊”暑期社会实践团队成员利用心肺复苏人体模型、PPT讲解以及亲自演示,生动具体地为姚李镇中心小学的学生和家长们讲授急救方法。
团队成员郑鹏飞负责心肺复苏的演示,他首先提出了一个问题:“如果有人走在街上突然晕倒了,你应该怎么做?”“我知道!应该先打120,也要大声呼救!”一位小朋友大声而自信地回答问题,并获得了一根棒棒糖的奖励。孩子们虽然年纪不大,但急救知识却也能够略知一二,这让团队成员们感到非常惊喜。团队成员郑鹏飞让孩子们围在人体模型的周围,给大家展示该如何标准的心肺复苏步骤。“首先,你要先判断他的呼吸、心跳是不是还在,摸一摸他脖子上的颈动脉,看他呼吸的胸廓有没有起伏……”然后,他详细地介绍心脏按压的部位、手法,人工呼吸的注意事项,孩子们在边上也学的有模有样。
图为团队成员郑鹏飞为学生演示心肺复苏
夏季高温来袭,应如何做好防暑降温工作?如果有人中暑又应该如何急救?暑假也是青少年溺水发生率最高的时段,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5.7万人死于溺水,其中少年儿童就占56.04%。如何预防溺水?溺水后如何自救?此外,在日常生活中,被食物呛到、卡入气管的情况时有发生,尤其是儿童发生率更高。实践团队成员们将夏季必备的防中暑、防溺水指南以及海姆利克急救法等急救知识,通过讲解PPT、制作宣传单并发放给姚李镇中心小学的学生以及家长,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讲授知识和操作方法,同时在台上进行真人展示,进一步加深他们对急救方法的印象,牢固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
图为姚李镇中心小学学生认真聆听讲座并踊跃回答问题
“感谢姚李镇中心小学的家长学生们能来参加这个讲座,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知识技能的平台,有一种将理论变成果的成就感,也希望我们的教学能给这些孩子的未来提供一些安全保障,让他们健康快乐的成长。” 团队成员傅文龙对这次讲座印象深刻。
生命健康安全已经日益成为社会重视的一个重大课题,普及急救知识,学习急救技能,既是为了他人,更是为了自己。安徽医科大学“青囊”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将急救知识传授给姚李镇乡村居民,将急救教育视作一门必修课,多多接受急救培训,做到人人会救,人人敢救,让猝不及防化为“防可胜防”,守护每一朵生命之花。
文字:穆思琪 摄影:崔洪瑞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806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