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观淮北市博物馆调研报告
大运河是闻名遐迩的世界文化遗产。作为中国大运河考古重大成果,柳孜隋唐大运河遗址的发掘,为确认通济渠的流经路线提供了有力证明。这个名列1999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的遗址,位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淮北市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古称相邑、相城,有着4000年建城史和丰富的文化遗存。近日,由淮北师范大学“百年百图展党史,点亮八皖谱新篇”巡展宣讲团成员董宁来到了淮北市博物馆进行社会实践活动,聆听这座古城历史变迁的故事,探寻隋唐大运河的繁华遗迹。
勾勒相城古今,述说运河繁荣——淮北市博物馆创建于1976年,馆名为郭沫若题写。2004年9月新馆开馆,占地面积40余亩,建筑面积1万余平方米。2009年,为推进大运河保护和申遗工作,淮北市博物馆加挂“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馆名。公元605年至610年,隋炀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下令开掘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运河北起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全长2700公里,展厅里陈列着一艘唐代货船,出土时船头缺损,只留下部分船身,连尾部拖舵总长12.6米。展厅四周环绕着金黄色的木雕壁画,生动展现了隋唐运河开凿、巡游、漕运、码头的场景。这幅作品出自“木雕之乡”浙江东阳,长52米、高2.6米,分为6个板块,场面宏大、气势恢弘,刻画人物多达900人。
汇聚名窑珍品,饱览汉画像石——走进盛世流光展厅,看到一尊小巧可爱的瓷俑。它表现了一个头圆体胖的孩童,双腿盘坐,双手环抱一只鞠球,头戴瓜皮帽,微向后仰,挺鼻,长耳,细长眉眼,小嘴带笑。瓷俑呈浅豆青色,青中透白,白里闪青,恰如唐代诗人杜甫《丽人行》中的名句“肌理细腻骨肉匀”。淮北出土的汉代画像石数量众多,内容丰富,基本涉及了国内汉代画像石的所有类型,如石棺墓画像石、石墓画像石、石祠画像石、石阙画像石,题材包括神话传说、历史典故、社会生活、宗教信仰等,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部分画像石采用立体透视雕刻技法,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貌。大运河使商品流通、技术交流更加便捷,极大地刺激了古代制瓷业的发展。柳孜遗址出土了大量瓷器,涵盖国内几十座著名窑场的产品。盛世流光厅展示了这批瓷器中的精品,它们纵跨隋唐宋金,横跨东西南北,代表了中国古代瓷器生产的较高水平,体现了大运河开放包容、网络四方的功能。
学习党史、国史,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继续推向前进的必修课。这门功课不仅必修,而且必须修好。要继续加强对党史、国史的学习,在对历史的深入思考中做好现实工作、更好走向未来,不断交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答卷。我们如今的生活很幸福,但归根结底是我们的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才创造了美好的幸福生活,所以我们不能忘记,更不能忘记我们的红色基因和优良革命传统,我们要让更多的人了解、传承红色文化,我们要永远跟党走!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708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