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基地是农村“三块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民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 城乡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人口结构的变化,农村宅基地遗留问题层出,大量宅基地闲置,农户却不愿退出,宅基地数量只增不减,土地资源利用不合理、农产品生产效率低下,距离制度设立的初衷也越来越远。因此,进行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势在必行。为探索盘活闲置宅基地的路径,曲阜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赤心向农实践团于2023年6月28日前往日照市东港区卧龙山街道陶家村进行实践调研。
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在实地调研之前,实践队员都积极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在队长的安排下,我们都去搜集了解了各种有关乡村振兴土地改革的文献资料。在了解完相关政策后,实践队员在老师的指导下多次开展线上、线下会议,并积极讨论相关问题,力争对实践对象更加熟悉。我们了解到,宅基地经历了由作为农业生产的配套设施逐渐演化为农户的基本生活保障再到作为农户的财产权发挥收益权职能的功能变迁过程,当前正由粗放利用阶段向盘活利用阶段发展。宅基地对盘活还存在着较大阻碍,为了更好的将理论与现实相结合,实践队动身前往实践地深入调查。
初入陶家村,实践队员就感受到了一丝乡村独有的古朴气息。我们先前往村委会同党支部书记与党支部委员洽谈有关宅基地盘活利用的事项。党支部书记先给我们介绍了陶家村这些年来的发展情况。在书记的话中,我们了解到陶家村一直民风淳朴,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陶家村的经济条件也有所改善。但城市中鳞次栉比的大楼、熙熙攘攘的街道与乡村里低矮的平房、不完善的交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城镇化的发展和更高水平的收入吸引了村里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农村的人口“空心化”、土地撂荒等问题越来越严重。闲置的宅基地变得越来越不被重视。单凭村委会自己的力量难以使整个村落的闲置宅基地流转起来。
在村委会进行简单的了解后,实践队员前往陶家村深处,与村民近距离接触,开始了走访调查之路。村里左邻挨着右舍,隐约能看到低矮的墙后面有葱绿的树枝探出。正值下午,我们发现村民很少有去农田耕作的,走在小路上,时常能看到三两老人坐在自家门前乘凉,甚是悠闲。实践队员沿路分组进行采访,询问起这些老人平时的生活时,发现他们的生活节奏很慢,生活内容简单,无非就是打理一下门前的蔬菜,喝几口凉茶。当问起他们家中是否有农田闲置时,好几户人家都说确有农田闲置。实践队员认为陶家村的劳动力减少,老人有儿女的补助和蔬菜种植的自给自足,自然无需下田劳作。大部分村民都不了解宅基地这个名词,只认为房子和田地是他们的个人财产甚至祖业,不明白为什么将其流转出去。在经过实践队员简单的讲解后,部分村民大体了解了宅基地闲置的危害,但不清楚如何流转。宅基地流转的困境很多,不仅是因为村民传统观念的根深蒂固,更根本的原因是村庄规划的缺失,以及后续可能带来的难以协调的公平与效率。思想是可以改变的,政策是可以改进的,但多种困难的重重叠加使宅基地闲置问题十分难解。乡村振兴的道路任重而道远,在实践队各小组完成实地走访调查后,我们与村民热情告别,返回学校准备进一步讨论总结。
在真实的看到农村土地使用情况后,我们才真正意义的理解为什么缓解闲置宅基地的任务迫在眉睫。大大小小的闲置宅基地积少成多,变成了一个触目惊心的数字。农村宅基地不仅关乎着农民的居住安全和财产利益,也承载着农民基本生存的私人权益和社会稳定。我们认为,对于闲置宅基地应因地制宜的适度拓宽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空间;政府需协同土地管理资源管理部门对不动产产权进行登记,厘清宅基地的使用权归属问题,构建利益共同体机制,这样才能更好的保障农民利益。
农村闲置宅基地的利用应本着一切以农民为中心的原则,稳中求进地盘活闲置宅基地的利用,缓解宅基地资源闲置浪费与土地资源紧张的矛盾,为全面乡村振兴提供重要的土地资源保障,增加农民和农村集体的财产性收入,让农民共享 改革红利。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693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