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的实践活动能够做什么,是发上两份手册、开上几场讲座,和地里的大爷聊聊天,还是陪村里的小朋友们玩一玩?”曾参与过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的蒋福才带着这样的问题,再一次来到南疆的基层地区进行社会实践……
久别重逢,是尘封的荣誉,更是炽热的责任
作为石河子大学法学院的学生会主席团成员,文字功底过硬的同时又具备出色的组织能力,成熟丰富的实践经验前提下又有着扎实的科研项目基础,再加上曾获得2022年度兵团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品牌项目以及先进个人的荣誉,蒋福才理所应当地成为了石河子大学法学院赴第十四师二二四团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服务队的团队负责人。
参加宣传技巧培训会、组织跨院经验交流分享会以及作为学生代表在石河子大学社会实践出征仪式上进行发言……时隔一年再次进行社会实践,对于蒋福才来说不仅是打开尘封已久的荣誉,更是要担起炽热难凉的责任。
图为蒋福才在石河子大学“暑期”三下乡出征仪式上发言 高瑜聪摄
“一路走来如果要说不累的话我自己都不信,团队成员们大都是第一次参加三下乡,不论是普法宣讲、国语培训还是教育关爱,每天的参与人次都是三位数起步。不仅宣传稿件的发表要花心思琢磨推敲。论文和调研报告的撰写也需要完成大量的调研任务。压力很大,但无论如何我也不能把项目的招牌给砸了,不能让队员们白来一趟。”蒋福才在访谈中说道,只靠热情和过去的成绩是不行的,实践活动、宣传报道、成果转化的任务量如此大的情况下,只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把实践活动搞好,才算给自己和队员们一个交代。
责任如山,是不眠的长夜,更是耀眼的成绩
二二四团九、十连里的少数民族群众占比达九成以上,国语推广和树立现代法治观念的需求都十分迫切,蒋福才带领团队成员们结合连队实际需求,开展了以民族团结为主题的普法宣讲、国语培训、教育关爱等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普法大讲堂上运用“生活情景剧”的形式通俗易通地宣讲借贷欠条、劳务合同、婚姻关系和防范电诈等法律知识;国语课堂里通过日用词句的展演提升连队群众的日常沟通水平,还通过课堂小测验来检验其国语学习效果。由于连队内青壮年外出务工的情况比较普遍,暑假期间小朋友的教育关爱就成了团队实践的重点内容:开设“创意扇面绘画”“爱心捐书”“清洁连队”等一系列新颖有趣的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们在欢声笑语中培育孩子们的现代法治意识,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
“其实有很多的褒义词去形容,但是如果非要一个词去评价小蒋的话,那就是负责。不断地创新活动形式,把实践服务真正地做到有形、有感、有效,一定离不开他对团队的责任心,对于整个连队文化教育工作的使命感。”实践团队的带队教师陈潘认为这样的责任心是非常难得的,是很珍贵的品质。
图为蒋福才带领团员青年重温入团誓词 邓明摄
实践活动开展至今,实践团队调研报告、论文提案准备发表至少7篇,校级、省部级官方媒体发表文章超过20篇,开展思想引领、普法宣讲、国语培训、关爱教育等活动共计30余场,访谈人数超150人,发放问卷共287份,服务干部、群众达1800余人次……是蒋福才每个凌晨在电脑前的冥思苦想,敲敲打打出一串串荣誉的数字,也更是团队成员们每次讨论殚精竭虑的头脑风暴,百转千回出一场场温暖的活动。
初心不改,是恒久的感动,更是虔诚的震撼
“我们到底能为南疆做些什么?”从第一次的地方乡村到如今的团场连队,从一开始的专心写稿到现在的统筹协调,变换的是地点、任务、身份,不变的则是一直是在思考着的初心——两个星期的社会实践到底能够为南疆地区做些什么。访谈到关于社会实践意义的问题时,蒋福才感触颇深:
“其实我也说不太清,只能说是很多个小细节吧,比较印象深刻的是那一次,我正坐在楼梯间里面改稿子,几个小朋友就‘悄悄’地摸到我后面捂住眼睛,撒着娇让我陪他们玩。正好那两天要排练节目,我只好缴‘机’投降,给他们放着音乐一起合唱。”
“满腔热血,我中华少年勇敢不后退,有智慧,有担当展腾飞......”最开始,只有三个小朋友,然后是五个、七个、十一个、十六个......稚嫩的童音塞满了狭小的楼梯间,也将在日后的岁月蹉跎中恒久地回荡在蒋福才的内心,纯粹的热爱与富有感染力的氛围模糊了他的双眼,早已分不清是对人间天籁的感动,还是对温暖与爱的震撼。
是下课后的小朋友们会抱着哥哥姐姐耍赖舍不得回家,是太阳底下的老爷爷笑盈盈地送上现摘的甜瓜,还是说走遍兵团,一定要给村户们谋条致富路的连队干部……所谓的意义本来就是藏在一些瞬间里。责任、使命、服务、忠诚,早已在“塔克拉玛干”沙漠旁的风吹日晒中千锤百炼,化成西北风中细腻的黄沙,烙印在南疆的每一寸土地上,烙印在每一个团队成员心里。
图为实践成员与当地孩子们合影留念 姚若珺摄
于千山万水间向戈壁绿洲问路,紧锣密鼓地拉起一支满怀热情的队伍,不求喝彩、不论嘘声,蒋福才坚定初心,继续奔赴这场与南疆阔别已久的重逢:
“半个月的时间很短,咱们所做的事情是非常有限的,花费如此大的精力与成本,我们究竟能为南疆的基层地区做些什么呢?”
“我觉得我们真正能做的,其实是希望。是一颗种子、一束萤火,是向上生长的光,又或是点亮内心的火。不仅是孩子们,在南疆地区现在的这个阶段,其实很多人都是处在人生的关键十字路口,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在路口帮他们一把。”
“关键的十字路口,那下个路口怎么办呢?”
“下个路口,会有千千万万个我们。”
文字:蒋福才
来源:石河子大学法学院赴第十四师九、十连民族团结社会实践服务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6724.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