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报重庆6月30日电(通讯员 王思媛)开合清风纸半张,随机舒卷岂寻常。荣昌折扇始于宋代,兴于明代,盛于清代,几百年来不断发展兴盛,极富美学魅力和实用价值。为了继承和发扬折扇制造工艺,发掘其蕴含的非遗传统文化价值,6月28号上午,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启为创新拾遗薪继团队走进重庆市荣昌区金氏折扇厂,学习折扇制作技艺,弘扬工匠精神,助力非物质文化遗产荣昌折扇的发展和传承。
当天上午,拾遗薪继团队乘车到达了非遗传承人金洪流的金氏制扇厂,制扇厂一共有四层,除了第三层是住宅,一楼是轧制竹片、扇骨和“下圆头”的场所;二楼是磨制竹片使扇柄表面光滑的场所;四楼是装制压平、晾晒扇面、折扇面的场所。在传承人的带领下团队成员们对其进行了参观,对折扇制作工艺有了初步的认识。接着,队员对金洪流老师进行了一个简短的采访,在采访的过程中,团队成员了解到荣昌折扇已有400多年历史,作为中国三大名扇之一,荣昌折扇区别于苏州绢绸扇和杭州书画扇,有扇面能打开到对锋的大气的特点。经青山、风骨、皂锅、棕风、坯子、纸口、头子、梳练、扇糊、折扇、捆扎、白扇页、角告、扇箱、书画、装运等16道传统工序手工精制而成。团队也了解到,传承人在复制荣昌名扇“棕玉扇”的过程中也遇到了困难。棕玉扇的主要材料是竹龄10到20年的“阳山竹”,自带黑色的漂亮花纹,并用玉竹做小扇骨、棕竹做的大扇边,在选竹子成色的同时也要对其做拍片处理,因此选料制作过程极其考究。当代著名画家郭沫若、张大千等多次为荣昌折扇题字作画,提高了它的文化品味,更使之增加了艺术和收藏价值。正是因为其选料考究,制作精良,扇面轻薄柔软,扇面展开幅度大,深受群众喜爱。荣昌折扇经历代艺人刻苦钻研、精工创制,逐步发展成为具有独特风格的中国传统工艺品,2008年6月14日,折扇技艺(荣昌折扇)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为传承人金洪流向团队成员介绍荣昌折扇特点。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许嘉璐 摄
采访完非遗传承人金洪流后,团队成员对制扇工艺产生了强烈的兴趣,在传承人金洪流的帮助下,成员们分别尝试了制扇过程中的“梳面”和“扇糊”,体验过程让成员们对于制扇技艺有了更加直观、清晰的认识,体会到了创作的艰辛与不易。
图为团队成员学习折扇制作工艺流程。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许嘉璐 摄
传承需匠心,发展亦求创新,荣昌折扇在坚守传统制作工艺的同时不断在扇面上进行创新,就像传承人金洪流的老师陈子福大师所发明的夏布扇一样,将荣昌两大国家级非物质遗产相融合,更显地域文化特色。
图为夏布扇制作流程。大学生网报通讯员 许嘉璐 摄
如同大多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制扇这项技艺也面领着失传的危机。当谈及这一话题时,传承人金洪流说出了他的心声:制扇不能想着赚快钱,需要能坐得住,期待能有真心喜欢制扇技艺的年轻人加入。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当代青年人的责任,拾遗薪继团队成员希望通过这次调研,为非遗保护尽自己的微薄之力,并吸引更多的人关注非遗。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650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