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科大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缅怀遇难同胞,铭记沉痛历史
2023-07-15刘政言
中国青年网南京7月15日电(通讯员 刘政言 何海涛)缅怀遇难同胞,铭记沉痛历史。2023年7月15日上午,江苏科技大学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于江苏省南京市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开展“缅怀遇难同胞,铭记沉痛历史”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在对纪念馆内史料陈列厅、遗骨陈列室、“万人坑”遗址、胜利之墙等的参观中,深刻回首凝望旧中国屈辱之历史,感悟牺牲先烈之精神,牢记沉重历史之教训、唤醒爱国奉献之情怀。
图为纪念馆南端十字形标志碑。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政言供图
参观史料陈列厅:暴行之证,历史之实
15日上午10点,实践团在抵达遇难同胞纪念馆后,对史料陈列厅进行了参观。史料陈列厅位于展览集会区,既有从国家和宏观层面展现侵华日军暴行之历史,亦有从个体和微观层面展示百姓生死流亡之苦难:1万多盒个人档案构成巨大的档案墙、1113张已经离世的幸存者黑白照片、仍然在世的100名幸存者彩照、18本金属质地的“铁书”……轻抚记录了12000名大屠杀死难者名单的“铁书”中,深刻入每一页中的名字,有如触碰到了那无比惨痛历史的疤痕,倾听到了受难者无声的控诉与呐喊。
图为纪念馆门前雕塑之一。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政言供图
参观遗址悼念区:捶胸滔天罪行,顿足民族苦难
在参观完史料陈列厅后,实践团来到包含墓地广场、“万人坑”遗址陈列、悼念广场、祭场等的遗址悼念区。在这里,人们更加直观与现实的体会到南京大屠杀这一滔天罪行之痛,为这一中华民族人民的苦难椎心泣血。齐康设计师的“生与死”、“痛与恨”主题,在这里交织、凝聚、痛呼。在这南京炎热的三伏天室外,纪念馆室内外的人却是摩肩接踵、时闻低泣。这是中华儿女之共情,是世界人类之扼叹。在这里,实践团成员们驻足长留,为遇难同胞与民族痛史献上一支白菊,追悼苦痛冤魂,追思先烈精神。
图为江苏科技大学海洋学院实践团为遇难者献上白菊花。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熊永琦 供图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在悼念广场有这样一座雕像:雕像整体黝黑,宛如一只大手,从象征着死亡的鹅卵石中探出撑于地面。或许是三十万遇难同胞遭受非人之折磨、凌虐、杀戮的绝望,但亦凝聚起了中华民族浴血重生、破土而出的希望。这希望不仅展露于如今欣欣向荣的南京市,亦展露于中华大地的每一寸土地。我们是这破土而出的手所托起的希望,“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对那无可挽回的遇难同胞沉痛悼念的同时,作为新时代大学生的我们,也要驻足当下,为民族之复兴而不懈奋斗,为沉重历史不再重演而不懈努力。这便是时代赋予我们青年一代的意义与使命。
图为盘踞在万人坑门前的一只石像大手 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何海涛 供图
仰望胜利和平:记住历史,而非记住仇恨
参观完所有室内展馆后,便步入和平公园。通高30米的“和平女神”像,寓意南京大屠杀中遇难的30万同胞;雕塑的底座共有九级台阶,祈愿人类走向持久和平。这是旧历史的终结与和平胜利的现在之到来。实践团成员何海涛分享他的感悟道:“在这里,我们不忘日本侵略者的暴行——南京大屠杀铁证如山,不容抹黑质疑;在这里,我们不忘中华民族所蒙受的苦难,不是记住了仇恨,而是为了更好的和平。”
图为和平女神像下实践团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刘政言供图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5547.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