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次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即将接近尾声,总共历时十四天,你认为在这期间最应该具备的一项能力是什么呢?”
“我认为最应该具备的是沟通能力,作为队伍中唯一一个线上成员的我,因为个人原因,很遗憾不能真正意义上跟队员们去到小学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这使需要我具有一定的沟通能力,能够高效率地通过线上的方式与队友们进行任务交流,减少摩擦。”这是来自岭南师范学院“初梦”社会实践队新闻组组员吴燕玲的回答。
作为新闻组的一员,居家工作,要写好队员们在“下乡”期间发生的实践故事,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特别是新闻稿件讲究真实性和准确性。因此,她需要与亲身处于实践基地的队员们进行大量工作上的沟通,努力搭建沟通桥梁,才能讲好实践故事。刚开始的她表示,“居家写稿几乎没有思路,因为没有真正参与进去,这让我很苦恼”。但是后来,随着时间慢慢地推移,以及队员们的帮助,渐渐地,她可以每天按时完成组长安排的稿件数量要求。
早上八点钟的闹钟响起,吴燕玲开始她一天的工作,第一项工作就是挑选照片。当她打开一个个压缩包,看到一张张充满活力的活动照片时,写稿思路顿时变得十分清晰明确。晚上,结束了一天工作的队友们会跟她分享每日惯例的实践故事以及实践心得。她很感动地说,“真的很感动队友们每天在自身工作很忙的同时还跟我分享实践过程中的大小事,让我更高效率地写出每日的稿件,更高质量地讲好实践故事”。
沟通是“听得明白”,同时也是“说得清楚”。在准备写稿时,吴燕玲能够先定好主题并且清楚地向宣传组描述自己想要的照片,增强稿件故事性。宣传组的成员也会把照片进行分类备注,让写稿的小伙伴能够快速找到自己想要的照片,增加了工作的效率。她表示,“如果要问我在这段时间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我觉得是——学会沟通,只有把沟通的桥梁搭建好了,才能更好地以文字为剑,讲好属于‘初梦’的实践故事”。
沟通,既要“听得明白”,又要“说得清楚”。无论哪种沟通,都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既要清晰地表达自己的观点,也要兼顾他人的理解和感受,准确地传达、用心地确认、及时地核对和反馈,都能够减少沟通中的误解。有误解不可怕,重要的是沟通过程中彼此的尊重与理解,因为沟通不是带着直接的目的性,而是用心与人相处。
在实践过程中,“初梦”社会实践队全体队员之间积极沟通,不管是在工作上,还是在生活中,始终坚持将心比心,团结一致,努力凝聚成“一团火”,顺应时代浪潮助力乡村振兴,将小我融入大我之中,为乡村培养人才和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初梦”聚是“一团火” 陈佟昕摄)
(撰文/吴燕玲 初审/程智琳 复审/陈柳希 终审/林春大)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5445.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