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学院三下乡:凝聚青年奋进之力,夯实乡村健康之基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卫生与健康工作的重要思想,打通保障群众健康的“最后一公里”,用知识托起乡村振兴,用行动助力健康乡村,7月10日,宜春学院政法学院、医学院、化生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赴宜春市万载县仙源乡开展“凝聚青年奋进之力,夯实乡村健康之基”主题系列活动。
相约“医”夏,“救”在身边
“上医治未病,共筑健康村”。实践团通过走田间,入百家,用“乡音”传递健康知识。“癌症也是慢性病的一种,要定期体检。”“良好的生活习惯配合药物治疗,才能更好地控制高血压。”通过慢性病、饮食健康调研和健康知识宣讲,实践团为村民提供足不出户的健康咨询、日常生活照料日常饮食指导、科学用药指导、测血压等基础服务;用“三减三健”顺口溜传递健康饮食秘诀;通过现场示范,使用“乡音”和通俗易懂的语言,全过程、全方位讲解心肺复苏及海姆立克法等急救知识。活动过程中,实践团成员“手把手”指导,“心对心”交流,累计为村民发放慢性病、急救知识图文宣传单500余张,爱心医疗包50余份,砼心共建生命健康的安全墙。
心灵解忧,让爱陪伴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特别强调要“重视心理健康和精神卫生”。为加大乡村心理卫生知识普及和宣传力度,实践团成员在党的坚强领导和有力号召下,走进基层,由“身入”群众到“心入”群众,开展“润童心,暖夕阳”心灵解忧,让爱陪伴主题活动。“我画的自己是一名医生”“我画的自己是一个爱哭的小女孩”。实践团借助童心港湾平台,为当地留守儿童带来一场“自画像”小课堂。他们通过游戏、分享、感悟等环节设置,用甜甜的笑容,温暖的语言鼓励小朋友们拥抱“小黑点”,接纳自我,学会独立,学习使用身边的社会支持网络、挖掘自我内在力量,练习自我关照方法和技巧,培育孩子们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
增进老人福祉,助力健康乡村
健康乡村建设离不开“硬措施”,也少不了“软帮扶”。面对传统养老模式受到挑战,农村独居老人面临精神慰藉匮乏的窘境。实践团在村干部的引导下,入户慰问独居老人,道家长里短,抚烟火人心。同时,借助“肩颈操”“拍打操”“八段锦”等养生概念操,吸引独居老人走出家门,和青年朋友一起动起来,以实际行动在老人心中传播自我养老概念,托起幸福晚年。同时带去精神慰藉,促进老有所乐。仙源村党支部书记韩文平表示,同学们向仙源注入了自己的一份青春活力,带着乡亲们动了起来了。
药行百草,薪火相传
“万卷奇书仁一字,几筐异草寿千家”。中草药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生命、保卫健康、防治疾病过程中不断汲取中华文化营养,形成独具特色的思想和方法体系。实践团为仙源乡的孩子们带来了一堂别开生面的“百草文化”课。通过就地取材,拿着路边、乡野随手可得的中草药走到小朋友面前。“那是艾草,端午节我见过……”,抢答声此起彼伏,课堂的氛围异常热烈。依托华佗发现紫苏药用价值的故事为小朋友讲解辨颜色、嗅气味、察形态等识别中草药的小知识。随后,队员们将中草药制成香料分发给小朋友。在实践团的引导下,小朋友们用自己稚嫩的小手小心翼翼的将各种香料放进香囊袋里。“我喜欢桂花,我要茉莉花……”不久,一个个圆鼓鼓的香囊就出现在小朋友的手里面。一场中草药文化知识宣讲,让中草药文化无声无息地渗透到日常生活中,在小朋友的心中播撒下兴趣的种子,感悟中草药文化魅力,为中草药文化传承培养新生力量。
本次主题活动,实践团成员将医药常识带进寻常百姓家,将心理健康意识传入人民群众中,为中草药文化传承添油续航,以实际行动打通健康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在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大思政课”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汇聚青春之力,夯实乡村健康之基。用所学所长和青春热枕向祖国递交自己“助力乡村振兴,建设健康中国”的满意答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54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