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社会实践 >

曲园学子三下乡:探索百年锡镶技艺,为非遗传承注入青春活力

来源:曲阜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 作者:张腾霄

中国青年网威海7月17日电(通讯员 张腾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的生命记忆”,是文化传统的载体,它的保护和传承关乎中华文化血脉的延续、文化战略全局和民族复兴伟业。为深入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及传播现状,曲阜师范大学“非遗探查”实践队队员于2023年7月14日前往威海锡镶文化艺术馆,拜访锡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李江玉老师,寻访威海锡镶记忆,寻踪新时代背景下下非遗活态传承的新方式。

忆威海锡镶历史,品中华文化之韵

7月14日上午,实践队员们来到威海市锡镶代表性传承人李江玉老师的工作室。

采访中,李老师的女儿拿出了百年前锡镶壶,向实践队员讲解着锡镶的起源和发展史。威海锡镶肇始于英国租借威海卫时期,是瓷器与锡补技术的不谋而合。与“冰裂纹”一样,它的出现也是一个偶然。最开始就是想补一个物件儿,但经过先人的一双巧手修补之后,大家更认可修补之后的成品,渐渐地锡镶工艺才声名鹊起。这种新玩意儿,在当时不仅受到中国人的喜爱,就连西方人也慕名前来“一睹芳容”。上世纪三十年代,锡镶一度成为威海对外贸易的第二大出口产品。

锡镶工艺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队员们了解到,由于时局动荡,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锡镶在威海几乎绝迹。本着“老祖宗的手艺可不能断”信念,李江玉老师决心要将锡镶这门手艺传承下去。在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改革开放给威海锡镶业,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直到2009年,“威海锡镶技艺”才被正式列入山东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岁月已将它当年的光彩化为沉重的沧桑,却丝毫不能削弱它古朴的魅力。了解了锡镶工艺百年艰难传承史,实践队员被“威海锡镶”一路传承的故事深刻打动,对于非遗,传承是根基,守住老祖宗留下的手艺,才能留住民族的“记忆”。

当李老师谈到远在国外留学的女儿也将选择一生为锡镶传承奋斗的时候,她除了满眼的担心,只有一位匠人才知道坚守一份技艺的困难,但她还是欣慰女儿愿意锡镶技艺能够传承下去,她将一生的爱都分给了锡镶事业和女儿。从事锡镶行业30余年,茶具上百年不退的银光,诉说着岁月未逝;每一件锡镶藏品,都诠释着锡镶匠人“择一事做一生”的执着。

图为锡镶传承人李江玉女儿向实践队员讲解百年前锡镶工艺。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腾霄 供图

学非遗锡镶工艺,承大国工匠精神

精美的锡镶带来的是视觉上的盛宴,却是手头上功夫活。为了让实践队员深入地学习这项工艺,李江玉带领队员们来到了他伏案创作的工作台,拿起了錾子和小锤。

据李老师介绍,制作锡镶,是一件非常繁琐的工艺,需要全部由手工完成,每一道工序都精雕细刻、极为讲究,要经过熔炼、锻打、镂雕、镶嵌、抛光、拼接等十几道工序才能制作成作品。就开凿模具这一步骤而言,要在优质“易石”上按照量好的尺寸以及要镶嵌的图形、纹样拷贝后,再以浅浮雕的形式开凿纹样外形的阴模,用专业刻刀细致刻画,还要注重层次和细节。

图为锡镶传承人李江玉向实践队员讲解锡镶制作步骤。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湘 供图

李老师像教授弟子一般耐心地教授实践队员如何拿錾子、捶打锡纸如何用力等。实践中,李老师也对队员们提出期望:“你们将来很少会有人涉足非遗传承这个行业,而作为青年人,你们应该去理解手艺人的初心,发扬传承精神。”当今时代的喧闹沉浮之中,这些非遗传承人就如同在繁华红尘中做一颗最自然质朴的大树,扎根于地,顶立于天,默然生长,把那些离我们远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留在人们身边。

近年来,威海锡镶也从工作台逐步走向校园。队员在实践过程中发现,威海的不少中学、大学借助本地锡镶工艺的优势,采取非遗传承人进课堂、学做锡镶实践活动、建立非遗传承示范基地等多种形式,增进广大青少年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与情感,使地方非遗文化薪火相传,永葆生机。实践队员深刻感悟到李江玉老师对青年人的殷切期望,传承非遗技艺很重要,而作为青年人更应该去学习工匠精神。

图为实践队员体验锡镶制作——锻打。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湘 供图

思非遗传承困境,探非遗换新方式

采访中,实践队员了解到,李江玉老师1993年从业锡镶非遗传承,是锡镶的第五代传承人,而李老师工作室最红火的时候有70多位徒弟,而现下只有30余人。可见,非遗保护人才紧缺,专业和知识欠缺,人员配备较少,是当前基层非遗保护工作面临的最大挑战。同时,非遗传承和保护还存在着“重申报、轻保护、重形式、轻实体”等诸多问题。

为了保护传承好祖先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李江玉带领她的徒弟们“在传承中深化,在深化中创新”。在传统图案的基础上,吸收剪纸、刺绣、面塑等其他民间非遗工艺的精华,将新的人文思想与艺术元素融入到锡镶技艺中;新创“锡镶微浮雕”技术,恢复了断传很久的“锡镶簪花”技法;她还将锡镶与千年大漆技艺结合,研发了“漆艺锡嵌”技术,其“漆艺内嵌”技法成为全国首例。李江玉还把锡镶产品从单一的紫砂陶瓷载体,扩展到名贵玉器、木器、麦饭石、木鱼石等八大系列300多个品种。开始了锡镶与时代接轨的创新之举,既能够作为物件融入现实生活,也可以成为艺术品,为生活增添一丝复古情趣。更符合年轻人的使用需求,也兼顾了实用与情怀。

除了工艺自身的创新,在威海锡镶的传承和传播也逐渐从传统的手工坊走出来,构建了产、学、游、展、培训、休闲等功能等为一体、线上线下互联的新型发展模式。线下,李老师与高校美术系合作,构建大学生学习基地、广泛联合各类艺术家协会。线上,不断通过多种媒体平台不断加强对非遗的活态传承与宣传展示,借助新媒体在城市青年为主的受众群体中影响巨大,创造了崭新的媒介景观。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很多大众媒介平台诸如微博、微信或自媒体、APP都留下了威海锡镶的影子,尤其是以抖音、快手为代表的新媒体势力,它们在传承、传播传统非遗方面所取得的成效已经被大众广泛认可。如在抖音平台上,实践队员可以看到非遗传承人制作锡镶,分享日常。

了解了李老师对锡镶传承迈出的每一步努力,实践队员深刻感受到,在当下,非遗的传承与发展需要的不仅是技艺的传承,也需要培养优秀的传承人,更需要技艺创新。

图为实践队员与锡镶传承人李江玉老师合照。中国青年网通讯员 张腾霄 供图

“交好传承这一棒,非遗可续岁月长”。要使传统非遗和民族智慧流淌千年,团队认为,有了匠人守护,更需要新鲜血液的支持,非遗才会继续在历史长河中闪闪发光。当传统技艺有了青年人的守候,迎接它的,将是更加熠熠生辉、灿烂耀眼的未来。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3693.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

相关内容

新农人社会实践团队赴武汉市农科院奶牛场与奶牛初相遇

(通讯员:黄金凤马啸李一聪摄影:马啸)7月9日凌晨五点半,天微微亮,新农人团队全体成员准时到达武汉市农科院畜牧研究所奶牛场,一行人摩拳擦掌对即将要开始的工作充满着期待。与领学指导…… 黄金凤马啸李一聪 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查看全文 >>

推荐内容

《交通安全法》案例鉴析 ——山东大学法学院启明社区服务团队第二次宣讲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面临各种各样的通勤需求,在开车、坐车时,难免遇到小摩擦,出现小意外。交通安全越来越得到大家的…

农村的法律保障宣讲会 ——山东大学法学院启明社区服务团队第一次宣讲

粮食安全问题越来越得到我们的关注,保障好农民的合法权益是鼓励农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我国《民法典》也对农业相关的问题进行…

山东师范大学化学化工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师本2301班筹备学院中秋节庆祝活动

随着中秋佳节的临近,山东师范大学校园内洋溢着一股浓厚的节日氛围。为了确保学院即将在紫薇园举行的中秋节迎新活动顺利进行…

信控学院学子探访副食行业智能化变革之旅

信控学院学子探访副食行业智能化变革之旅在这个智能时代,物流行业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2024年暑期,以三下乡为契机,我…

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举行“中秋法韵情,月满法微明”文艺晚会

本网讯(记者张吴凤仪曾瑾晗/文)9月16日,为共度中秋佳节,增强学生集体意识和凝聚力,湖北民族大学法学院于五环体育场举行…

最新发布

七彩假期,你我同行
中国青年网咸宁7月17日电(通讯员尚湾)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助力乡村振兴,关爱留守儿童,助其成长,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蒲圻之约志愿服务队“于2022年7月16日抵达咸宁市赤壁市赤壁镇中学进行为期12天的支教活动。通…
湖北学子三下乡:炎炎夏日 来把扇子
七月已至,天气变得更加炎热,我们在教室里时常听到同学们喊,我好热我好热!为了让同学们能变得凉快些,我们开展了手工课———制作一把扇子。首先我们先和同学们讲解了不同类型的扇子的区别,带着同学们欣…
湖北学子三下乡:聚青春力量,助乡村振兴
大学生网报恩施州7月17日电(通讯员顾好)儿童是祖国未来、民族的希望。为关爱农村留守儿童,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2023年7月10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响应国家“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了“七彩爱之光”…
青春实践“三下乡”,奋力谱写“新篇章”
社会实践是巩固理论知识和学习新知识的重要途径,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鼓励并倡导更多的青年把课堂知识灵活转化为青春向党的生动实践,在实践中感悟初心使命、汲取奋斗力量,7…
二师学子三下乡感悟:走进乡村,唤醒乡村振兴
近年来,乡村振兴成为我国重要的战略任务。为了加速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许多大学生选择参与三下乡支教活动,致力于改善农村教育和促进乡村发展。2023年7月2日,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暑期社会实践队——…
一字一句普通话千言万语振中华
中国青年网平顶山七月17日电(通讯员:罗孟阳任虹宇)学生们的奉献精神培养当代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农村振兴提供乡村振兴,是一个呼唤人才同时造就人才的舞台。一大批有情怀有抱负有才华的青年人扎根乡村投身…
点亮未来的支教之旅
我是一名支教志愿者,参与了武汉市玉泉社区的支教活动。这次支教的形式是托管班,为社区的孩子们提供了生活中的数学、趣味英语和劳动教育等特色课程。这是一段让我感动和成长的支教之旅。第一天,当我走进托…
爱上数学
通讯稿7月17日上午黄石港实验小学,跟随张老师以及小朋友们开展了一节趣味数学活动。首先,在同学们一致的数学枯燥乏味的言论中,我们张老师别开生面的开始了一节有趣的数学课。首先带同学们一起了解了课堂中…
湘潭大学三下乡:因地制宜做服务,湘潭大学三下乡团队受印山村乡亲表扬
为进一步促进长沙县印山村“农文旅”融合发展、赋能乡村振兴,近日,湘潭大学赴长沙县印山村志愿服务团队在当地因地制宜,利用团队成员的多学科背景优势,专门就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受到居民热切关注的公益…
“立足创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实践队:焦桐总常青,精神永传承
为了进一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感受他身上所蕴含的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和其在群众中发挥的作用和时代价值,7月13日曲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立足创新时代,赓续中华文脉”社会实践队队员前往焦裕禄的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