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3日早,浙江农林大学村官学院“和美乡村入画来,青春力量不缺席”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高虹镇石门村,通过实地调研来探索高虹镇龙门秘境“乡村+文旅”经济发展模式中石门村的打造历程。
一条杭徽古道,串联起中华传统文化和革命红色文化。
实践团首先来到了石门村村委,在村主任潘小月的讲述下,实践团了解到龙门秘境于2019年开始合并打造,第一站为石门村、第二站为龙上村、第三站为大山村,三站合并运营,各有不同,各有特色,共同打造出了龙门秘境特色“乡村+文旅”经济发展的新形态。石门村在建设中将一幢幢有着百年历史的江南徽派民居作为重点打造对象,形成了一条充满历史气息的石门古街,突现了石门村“以古为主”的特色。同时,石门村结合当地红色资源以及产业发展现状,,通过充分利用省乡村博物馆建设项目,并深入挖掘红色文化蕴含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大力开展红色研学、爱国主义教育等红色实践教育基地建设,以红色文化赋能乡村振兴,以红色文化带动文明乡风建设和乡村振兴。
“今天这番成就,背后的故事你们难以想象”潘主任略显沉重的话语让实践团意识到这份成就的来之不易。为打造“乡村+文旅”经济发展模式,前期村中的工厂全部都迁移到了外面,工厂迁移导致村中年轻人大量外流,严重时外流甚至超过了半数,除此之外还有在旧房拆迁改造中村中村民的困惑与不解。但村委始终坚信“乡村+文旅”的经济发展模式才是石门村振兴的出路。终于,在当地政府支持和村委的努力建设下,石门村发生了巨大变化——山路变为平坦开阔的柏油马路,山路下是一条清澈顺山而下的小溪,小溪中汇聚了成群结队当地特有的石板鱼,以往的小山村俨然成为人间仙境,民宿与农家乐成为了乡村经济发展和振兴新增长点。
图为石门村古建筑和河流 宋博涵 摄
简单交流后,实践团在当地村委的带领下前往石门老街。在当地村委的介绍下,实践团了解到石门老街在明清时期是杭徽古道分布在临安北乡的山区歇脚点,其中的老房子和青石板巷雨花石小道都是在明清时期建成的。相比于钢筋水泥的城市繁华,沿着石门老街慢慢走,它有围坐着对弈的大爷,独有情调的文创店铺,各色混着花香的甜味,实践团成员们感受到了最平凡的烟火气。
图为实践团探访石门老街 丁佳静 摄
一位坐在门口正在用刀削着竹子的老人吸引了实践团的目光。这是一家竹制手工艺品商铺,门口矗立着几根特色的“佛肚竹”,老人热情地邀请实践团进屋去观看他的得意作品,屋内摆放着栩栩如生的传统手工艺作品,其中有蹴鞠,竹篮子,甚至还有一个精致的竹子编制的小车。老人十分热情,他神采奕奕地向实践团成员讲解编制这些作品的方式,随后还拿出了自己的珍宝:精细编制的竹制拖鞋。并向实践团队长打趣到“你可以先给未来的媳妇选一双”。在老人讲解中,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手工艺术独特的韵味和魅力。
图为老人向实践团讲述拖鞋的制作过程 丁佳静 摄
最后,实践团走进了新四军纪念馆。开门就是战士们冲锋陷阵豪气十足的壁画,再往里是开国大将粟裕将军正襟危坐的雕像。纪念馆中一件件饱经历史沉淀的文物,一幅幅生动的图片史料,一个个荡气回肠的故事,一位位战火纷飞年代挺身而出的英烈,让实践团真切感受到了抗战年代的艰苦以及抗战英雄的豪气。作为农林学子和新时代青年,实践团成员表示要把课堂学习和乡村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坚守优秀传统文化的根并从中汲取力量,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青春力量,争做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
图为实践团在村委与村主任合影 宋博涵提供
文|方馨 宋博涵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265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