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温抗战经典,赓续红色血脉
烟台理工学院 王硕
摘要
7月7日-7月9日,烟台理工学院文法学院弘法沧澜暑假社会实践队为铭记历史、不忘初心,传承抗战精神,深入学习抗战民族历史文化教育来到了枣庄市,在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抱犊崮、铁道游击队三处枣庄红色文化遗址开展了“重温抗战经典,赓续红色血脉”系列纪念活动。
正文
台儿庄,形成于汉,发展于元,繁荣于明清。据《峄县志》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被清高宗御赐为“天下第一庄”。位于山东省最南部,是台儿庄战役的发生地,被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也是八路军115师运河支队的根据地,留下了丰富厚重的革命文物资源。于是,我们实践的第一站就来到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来重温历史。7月7日,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内一片庄严肃肃穆的景象。为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寄托对革命先烈的哀思,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与全国革命类纪念馆同步开展“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6周年”活动,近3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和团体参加此次纪念活动。上午9时,队员们通过参观台儿庄大战纪念馆以及观看台儿庄大战纪录片的方式,一方面了解学习了该战役的过程、代价以及影响,另一方面展示出中华民族面对困难、团结一致,国共两党“同仇敌忾,共御外辱”的民族精神。 上午10时,“纪念全民族抗战爆发86周年”活动在雄壮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队员们在《今天,卢沟桥在作证》以及抗战家书《烽火中的爱情——黄人钦》的朗诵中,共同回顾了86年前的卢沟桥事变,在诗歌朗诵和红色故事的渲染下,大家心怀敬意,依次走到纪念碑前献上鲜花,深切缅怀了这段历史。11时,为了加深认识战争取得胜利的来之不易,以及让队员们深入了解民族光荣、死重泰山的民族精神,队员王硕和孙晓杨在纪念馆内进行宣讲,真挚赞颂了当年先辈们激昂热血的抗战精神和高尚不屈的民族气节。
英雄的背影承载着希望,而人们对英雄的态度,也体现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历史的信仰。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今天,我们重温抗战历史,缅怀先烈。我们在享受幸福生活的同时要缅怀先烈,挖掘和弘扬烈士精神内涵,回顾历史、立足现在、展望未来,以烈士精神为依托指导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做好本职工作,不忘初心、坚守岗位,承担自己的时代使命,为传承与弘扬烈士精神贡献一份力量。
枣庄地区革命建筑遗迹众多,有着台儿庄国民党正面抗战纪念地、地方武装铁道游击队抗战圣地、峄县王家湾抗日遗址等抗战英雄圣地,蕴含着浓厚的红色革命文化记忆。其中,抱犊崮山区是抗战时期中国共产党向东前进的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国共产党反败为胜反围剿开始的地方。八路军115师在抱犊崮艰苦奋战的抗日活动,给予了这片山区宝贵的历史价值及探索意义,其遗址不仅铭记了一段红色历史,更是承载了中华儿女对革命烈士的敬畏之情、对中国共产党的坚定不移的信心。7月8日,实践队开启了实践之路的第二站,来到了枣庄市山亭区八路军115师抗日纪念园。1939年9月,八路军一一五师东进支队在罗荣桓、陈光率领下,挺进鲁南临沂市兰陵县抱犊崮山区,开辟了八路军主力在山东的第一块根据地。当时的抱犊崮山区在行政区划上是临(沂)、郯(城)、费(县)、峄(县)四县边联地带,抗战爆发后,这里燃起了抗日斗争的熊熊烈火,到处拉起了抗日武装组织。台儿庄大战期间,整个山区成为中国军队的后方基地和数万民众避难场所70多年过去了,在兰陵县下村、车辋、尚岩、鲁城一带纯朴的乡音里,还传颂着八路军一一五师英雄们许多动人的故事。虽然八路军住过的茅屋草舍、走过的山间小道、坚守的战壕哨卡早已不复存在,但是高耸的抱犊崮,苍莽的丛林,山涧的清泉,村头的碾盘,脚下的石板路,依然诉说着那段烽火硝烟的故事。队员们先后参观了八路军第115师纪念馆、115师政治部、115师司令部、王麓水纪念馆、鲁南区党委、鲁南行署、鲁南军区等七个历史展馆,在讲解员的介绍下,重温了抗日战争的峥嵘岁月。在此过程中,实践队员们紧扣“红色资源法律保护”的调研主题,通过分发宣传页、引导游客扫码填写调查问卷、采访游客和纪念园管理人员,提高大家对红色资源立法保护的关注度。同时,队员恵思恺和周珂旺进行了相关的法律宣讲,倡导大家积极主动地保护红色资源、赓续红色文化。随后,实践队与天津渤海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们共同进行了有关红色资源的学习实践,双方队员们相互交流,不断引发新的思考,更深入地了解了这段红色历史。最后,实践队员们沿着红色足迹来到“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碑”。驻足在雄伟庄严的纪念碑前,怀着对革命烈士的崇敬,队员们向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碑敬献鲜花,并向英烈三鞠躬,向所有为民族独立、人民自由幸福英勇捐躯的先烈致敬。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通过缅怀英雄事迹、参观红色资源,队员们对八路军115师的抗日革命历史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坚定了我们保护红色资源的决心。
“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 ”这首曲子作为电影《铁道游击队》的插曲,电影一经上映,就不胫而走,弹拨起几代中国人记忆中的“土琵琶”。伴随着美妙的旋律, 7月9日,弘法沧澜实践队来到了薛城区铁道游击队纪念园,开启了第三站的实践之路。铁道游击队是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山东南部枣庄一带津浦铁路线上的一直著名抗日武装力量,,被老百姓亲切地称为“飞虎队”,成为抗日游击战争地标志性符号,被誉为“坚持在敌占区工作地武工队、游击队地一面旗帜”。
铁道游击队精神是当代高等学校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有力教材,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传承,对于指引高等学校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培养优良品格,具有独特地现实意义。弘法沧澜实践队到达纪念园之后,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整个园区,身临其境地感悟了铁道游击队的光荣战斗史,感受到了鲁南人民不畏牺牲、同仇敌忾,在艰苦的环境下依然保持乐观的斗争心态,扒火车、抢物资、护道路、弹琵琶,接受降,以自己的方式,为全国的抗日战争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同时,实践队员对游客、纪念园管理人员和薛城区文旅工作人员进行了采访,了解了大家对红色资源保护的看法,学习了相关的文件、工作制度,为后续的实践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础。最后,实践队员贾畅然有关“红色资源法律保护”的宣讲,通过让大家裂解这段光辉战斗史并倡导大家积极主动地保护红色资源,延续革命先烈地红色精神。
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从提升文化自信、保护红色资源、加强党员思想道德建设等战略高度出发,做出了保护革命文物,传承红色基因等一系列重要决策,并进一步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促进了社会各界对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广泛关注,再一次为学术研究和相关工作带来发展契机。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红色文化的传承。他强调,要把红色资源利用好、把红色传统发扬好、把红色基因传承好。但红色资源的保护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为加强对红色资源的保护,2019年印发了《关于加强枣庄市红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意见中强调红色文化及有关纪念设施和文物资料,是中华民族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革命历史的实物见证,凝聚着深刻的内涵,蕴藏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必须精心保护。
红色基因代代相传,英雄事迹历久弥新。缅怀先烈,是为了不忘过去;致敬英雄,更是激励我们坚定前行。我们的实践之旅到此结束,但我们的脚步绝不停止,我们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不忘初心,赓续红色血脉!
参考文献
1.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04期
2. 抗日战争研究 1999年02期
3. 大众文艺 2020年14期
4. 档案天地 2023年01期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1929.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