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断强调文化自信的今天,非遗文化进课堂无疑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有力举措。将非遗文化与幼儿课堂融合,让孩子从小获得文化熏陶,不仅能借助课堂展示非遗精髓,激发民族自豪感,还能传承艺术匠心,强力推进文化自信的建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引领孩子们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培育深厚的民族感情,促进孩子全面发展,”黟梦循遗“——安徽农业大学赴黄山市黟县暑期社会实践团开展了一场“拼布文化进课堂,非遗传承润童心”的主题活动,实践团成员于7月8日-9日前往相关地点进行学习并准备好拼布课堂材料,于7月10日前往黟县文化馆暑期培训班开展拼布文化科普及动手课堂,以拼布画为载体,学习与体验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促进非遗布艺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的活力。
拼布,就是把裁剪成小块的布拼接缝合起来。拼接花布和素布表现出来的色彩和花样,还能够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将中空棉夹在表布和里布中间再压缝的“压线”技术可以使图案、花样突出,增强立体感。而创新拼布技艺是利用废旧牛仔布料,与艺术进行碰撞,化腐朽为神奇,以艺术的视角和工艺手段解决纺织品过剩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践行“双碳”目标。
实践团成员首先为孩子们讲述了部分非遗布艺文化背后的故事,并展示了成员们已完成的拼布作品,激发孩子们对非遗文化的好奇心,再为孩子们讲解如何完成拼布作品,其中重点强调了安全问题,包括胶枪以及剪刀等工具的使用需要在实践团成员的看护下使用,鼓励孩子们积极动手参与到非遗拼布画的制作当中。
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孩子们手持准备前期准备好的的布料,在实践团成员的指导下,通过修剪、黏贴、折叠等手法制作出一件件漂亮的拼布作品。劳动创造美,一块块小小的布料,融入孩子们丰富的想象,便在孩子们灵巧的双手中呈现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拼布课程让孩子们在动手实践中学会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陶冶了孩子们的情操,培养了孩子们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锻炼了孩子们的动手能力。
通过互动、体验,师生们感叹拼布技艺美妙的同时,也为祖国的非遗文化感到骄傲和自豪。与非遗零距离接触,让孩子们了解非遗、热爱非遗,让非遗传承的“种子”在儿童中生根、发芽、成长,以增强孩子们的家国情怀,坚定文化自信,树立民族自豪感。
通过拼布文化进课堂,引导儿童认识、了解、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培养良好的陈述、观察能力以及对文化遗产的珍视和爱护之心。通过活泼有趣的方式,推广中国传统文化,落实国家非遗传承政策,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非遗进校园活动是传统文化自信的彰显,更是润物细无声的文化传承。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不仅加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而且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以薪火相传。
(安徽农业大学供稿 胡贝贝\撰 宫奥\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1376.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