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灰色调的工厂佁然不动地伫立在乡野山腹中,七月焦灼的热流在空气中轰然炸响,对过往人群进行了一系列无差别攻击,偶有鸟雀飞过,只余蝉鸣空响。
在2023年7月15日,福建农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赴福建省古田县福全村“蘑力康”服务“三农”实践队到达了福建省宁德市古田县的福建福泉鑫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在刚刚到达目的地的一刹那,我们还在暗暗揣测这次实践活动的艰辛程度,却也在转眼间就被工厂内目之所及的极静、极简、极净的氛围所震撼,生产区间划分线条干脆利落,形态构成磅礴大气,就像毫不起眼的细胞膜下,存在着承载生物各项生命活动所需,极速运行又井然有序的原始编码。
我们实践队的实践内容初定为调研记录食用菌在人工栽培下发育繁殖的一系列流程,探索菌菇种质优化及人工栽培技术的进步如何为地区经济发展添翼赋能。
在工厂技术人员带我们一步步理顺各类食用菌培育生产所需条件和工艺的过程中,我们痛苦地感觉自己就像一块疯狂吸水的海绵,前一块知识点满的快要溢出来,却还要继续手脑并用地记下下一部分,并将他们串联起来。在复盘总结之后,我们意识到食用菌的工厂化生产主要就是要根据食用菌生长所需营养和环境配制所需配料,在过程中还要注意控制温度、湿度和酸碱平衡,去除会对食用菌生长造成危害的不利因子,最终实现产量最大化。
但要实现产量更优,也不能只简单增加营养物质或是增大出菇面积,在我们与技术人员进行探讨交流解决疑难点时,也出现了一些认知偏差导致的错误,这些在理论上看似可行的方法,因运用到实际生产中可能还要考虑社会结构、人际关系等一系列社会性因素和其具有的双面性影响而最终以失败告终。但我们也圆满完成了团队的任务目标,跨领域调研探究商业化生产惠及民生和生态环境问题,培养了辩证思考和全面考虑问题的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实现了个人素养的提升。
在这次青春三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们惊讶于与流水线制料精准适配的机械,赞叹于出菇车间中一眼望不到边,每一朵都圆圆胖胖的菌菇,更心折于这种帮扶就业,来源于群众,回馈于群众的行动。这一整套呈现在我们眼前完备的数据和流程是广大劳动人民群众在与产量作斗争的实践中留下的思想结晶,拥有着强大的群众基础,以及在后人跟随时代的进步中不断调整完善,才有了现如今呈现在我们面前这样有条不紊、欣欣向荣的局面。
“在继承前人的优秀知识理论体系的过程中,我们在要求自己在这个领域站到与前辈同等的高度时,并不只有唯一的一条路可供选择,所以想到什么就去做好了。”在我们只看到了已有的蔚然成果,惴惴不安裹足不前时,指导老师如是说道。
是的,人生是旷野而非轨道,我们不必按照世间云云标记自己人生的锚点,只是在希望达到某一项成就时,要综合多角度考虑利弊,将所有的所需条件的等级系数都调整到与当下的自己适配,同时走近乡间瓦舍,走近市井里巷,走近基层人民群众,走近他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将专业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通讯员 黄嘉敏)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0911.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