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建筑)学院7月5日电(通讯员张乐媛)
为探寻国歌下的队伍,走近这只不被大多数人熟知的抗日队伍,了解当时对日作战的艰辛。2023年7月5日,河南工业大学土木工程(建筑)学院的“联薪”实践团队前往北京古北口抗战遗址开展了“重走抗联路,传承英雄魂”的社会实践。长城和中华民族的命运息息相关,凝聚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众志成城、坚韧不屈的爱国情怀,见证了中华儿女保家卫国、开拓进取的英雄事迹。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红色遗存,让当代青年铭记红色历史,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精神。
图为社会实践团队抵达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通讯员 侯义浩摄
追寻红色遗迹,发扬红色基因
7月5日,“联薪”社会实践团队来到古北口长城抗战纪念馆。古北口抗战是中华民族危难之际,中国人民奋起抗争、守护家园的重要历史事件。一踏入纪念馆,一面铜质抗战雕像便映入眼帘,给人雄壮肃穆之感。接着,小组成员跟随讲解员的步伐认真浏览了珍贵的抗战照片,仔细聆听了让人热血沸腾的抗战故事。成员们一起回顾了硝烟弥漫的古北口长城战役,共同追忆和缅怀了壮烈牺牲的抗日先驱,感受战士们前仆后继、浴血奋战的爱国之心。
在密云英雄母亲邓玉芬事迹展板前,一起讨论信仰的力量,深刻体会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不屈不挠、英勇顽强、视死如归的坚定信念和民族精神。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七事变纪念活动讲话中指出:在这场救亡图存的伟大斗争中,中华儿女为民族独立和自由不惜抛头颅、洒热血,母亲送儿打日寇,妻子送郎上战场。
图为纪念馆中邓玉芬一家雕塑。通讯员 王智 摄
抵达将士公墓,缅怀革命先烈
在参观抗战纪念馆后,团队成员来到将士公墓。古北口长城抗战结束后,古北口东南两关,大街小巷内尸横遍地,牺牲的将士由群众掩埋在菜窖里。后来国民党中央政府起运500具尸骨赴蚌埠立墓安葬,当地群众从山谷田野中收殓了360多具十七军将士的尸骨,集中安葬在这里。
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在北京市密云区古北口镇南关外国道西侧长城脚下,用黄沙土堆积而成的高大墓丘,(俗称“肉丘坟”)。墓的四周用青砖砌着2米多高的花墙,东南方向有一门,门楼高3米。古北口战役阵亡将士公墓,属于抗日战争时期的重要革命遗址,它是日本帝国主义侵华的历史罪证。
讲解员告诉成员们在这场战役中中日双方军队无论兵力还是武器装备,都有天壤之别,但广大爱国将士,抱誓死卫国之决心,为民族争生存,同仇敌忾,血洒长城,打破了日军不可抵抗的神话,唤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激情。
图为“联薪”社会实践团队成员抵达将士公墓。通讯员 吕英帅摄
了解红色历史,感悟抗联精神
为深切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色基因,“联薪”社会实践团队为先烈们扫完墓之后,踏上了长城之旅。古北口长城分东西两段,西为卧虎山,东为蟠龙山,再往东,是长城爱好者熟知的金山岭和司马台段。1933年,长城抗战的第一枪,就在蟠龙山打响。
蟠龙山长城南侧,有一座古北口帽山七勇士纪念碑。古北口七壮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关东军西羲一第八师团进攻古北口,国民党军第67军107师在滦平县青石梁予以截击,当时一个军士哨位的七名战士。七名士兵凭借着险要的地形,用机枪手榴弹连续打退了日军数次进攻,毙伤日军高达100多人,坚持打了三四个小时之久,阻挡了日军2000多人的前进。七名战士未退后一步,全部壮烈殉国。2013年8月,北京市密云区人民政府重建3.5米高的古北口长城抗战七勇士纪念碑,四周由石栏环绕。
图为实践团队重走古北口长城蟠龙山段。通讯员 张陇摄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80680.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