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12日上午,为了深入了解高虹当地第一产业的现状,调查乡村振兴发展情况,浙江农林大学“和美乡村入画来,青春力量不缺席”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团(以下简称实践团)成员再次拜访了木公山上的“新农人”——王益炳。对于此次专访活动,实践团做足了准备,力争获得精彩完备的一手资料。伴着朝霞,顺着蜿蜒的盘山小路驱车而上,“美丽浙江”实践团的调研行动拉开了帷幕。
图为实践团成员赶往木公山云上菜园 实践团成员王欣燕 摄通过采访,实践团了解到,王老板此前一直在外地经商,在原先的事业做的顺风顺水时,他却放弃了从商,选择回老家寻一片土地开始务农。当实践团问到其原由时,王老板笑着的说:“我就是喜欢这片土地,农业是我一直以来最热爱的事业,从前我就喜欢,但是生活条件不允许,现在条件好了,经济方面允许了,是时候回归这片土地了。”他还告诉我们,当他回来时,他看到这片土地的肥力已经大不如前了,里面有许多化学农药的残留。诚然,在亲眼见证昔日养育自己的沃土日渐贫瘠,他是不可能置若罔闻的。因此,他放弃了自己正在做的事业,转身向大山里走去,重新扎根于这片土地。
图为实践团成员正在采访王老板 实践团成员叶媛 摄
“农民实验家”,在这个词中看似农民和实验家两者天差地别,但是用来形容他却再合适不过了。他有农民的质朴,眼里有对这片土地赤忱的热爱,他说,“这个活一般人干不了的,每天风吹日晒的,你们看看现在的太阳,出门不到一个小时衣服就湿透了”,然而王老板却乐在其中,即使再苦再累都愿意坚守自己的初心,耕耘脚下这片土地;他也有实验家的严谨,将“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这个精神时刻体现在了日常的种植事业中,控制变量一行一行地进行种植,以求得最佳的化肥配比,最终用自己反复尝试的特调有机生物菌肥,使这片土壤重返往日肥沃,种植出了拥有“小时候味道”的蔬菜瓜果。
在同王老板的交流中,实践团了解到曾经的木公山土壤贫瘠、地力不济,施用化肥根本不起作用,更别提有机肥种植了。因此当地种植户认为他的有机肥种植是在白白浪费金钱和精力,初来乍到的他一度成为当地农民的笑柄,当人们看到他种的三行瓜里面死了两行时,大家都觉得他不懂如何耕种,说他种不好地,可他却乐得不行,因为他看到,有一行瓜被他种活了,他知道自己有一行的有机肥调对了比例,摸索出了有机肥种植的门道。他坚持着自己的理念和方法,凭借着自己那敢于承担风险,不断尝试的勇气与埋头苦干、不怕失败的劲儿,终于用自己特调的有机生物菌肥种成了有机零农药残留的蔬菜,如今,他可以很自豪地告诉实践团,无论从产量还是从品质上看,他的瓜果与市场上的优等品相比都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图为王老板在自己的瓜棚内 实践团成员杨哲涵 摄
不仅仅是在种植方面,在蔬菜的售卖方面,王老板也有自己的一套方法。他合理运用自己在山上种植的气候优势,把夏天种的蔬菜的种植时间往后推,把秋天种的蔬菜的时间往前提,这样当人家夏天的蔬菜买完的时候,他便可以以高价卖出自己种的蔬菜,人家还没开始卖秋天的蔬菜,他便可以先人一步,卖个好价钱,正如王老板所说“物以稀为贵”;同时,王老板还计划打造出自己的品牌故事,进一步包装自己的农作物,让自己的产品得以卖得更好。正是他灵活的商业头脑,提高了山上农民们的收益,助力当地乡村振兴的发展。
通过这次采访,实践团在烈日下和王老板的经历中感受到了回乡务农的不易,也看到了当地第一产业的发展,看到了王老板坚持的成果,在像王老板这样的一批“新农人”的带领下,耕种不仅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更是在科学知识的指导下的尝试与改进,在理论联系实际的试验与探索之下,当地的蔬菜产量得到了扩大,品质得到了提升,瓜果蔬菜的价格也得到了提高,土壤愈加肥沃,乡村愈发美丽。
图为实践团成员手捧王老板种植的农产品在云上菜园的合影 实践团成员叶媛 摄
在乡村振兴之路中,正是一批又一批像王老板这样的“新农人”怀揣梦想,勇于扎根农村广袤的土地,凭借自己的学识与才干,才能一次又一次地在实践中发掘真知,谱写乡村振兴中“美丽浙江”的优美画卷。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937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