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遗风古韵,助非遗传承”,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拾遗”志愿服务队赴襄阳市枣阳市汉城非遗传习所学习粗布制作,秉持着传承非遗文化的信念,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开展为期一个月的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的过程虽然短暂,但令我久久难忘。在枣阳粗布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海伦的指导下,我有幸得以深入了解到粗布制作的细微之处,领悟到其中蕴藏的丰富文化内涵。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我才发现原本听上去虚无缥缈的文化传承和保护原来近在咫尺。
随着传承人的讲解,我们了解到了“枣阳粗布制作技艺”的历史渊源以及相关制作程序。“枣阳粗布制作技艺”主要有轧花、弹花、搓棉条等17道工序。粗布制作的产品色泽饱满艳丽,图案变幻多端,花色简洁明快,显现出明快朴实的自然美。粗布制作这种源于古代的织造技艺,不仅是襄阳市枣阳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当地人们世代相传的手工技艺,能看出我们楚地的祖先拥有如此高超的制作技艺,我的心中不免奔涌出无限的自豪。
在纺线织布的过程中,并未有传说中的高大上,相反,纺线所采用的器材十分古朴。一针一线被一遍遍梳理,慢慢变得经纬分明,传承人们也是这般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在这样看似单调的重复中,她们却体会着传统技艺的精髓,绽放着自己的光彩。在自己上机实操后,并未做到像传承人那样轻松自如,那光溜溜的梭,总是不听使唤地在手里左右窜动,加上脚底踏板的踩动,总会变得手忙脚乱,每当看到传承人那熟悉的手法,心中不由自主地感到敬佩。
踏上非遗文化之旅,用心感受传统技艺的温度。在学习粗布制作的过程中,我们满怀热情,争分夺秒地学习,从粗布制作技艺的学习到亲身体验,再到与传承人的深入交流,我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每一个环节都让我们感受到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传承非遗文化的信念。在实践中,我不仅学到了粗布制作的技艺,还深刻地体会到了传统技艺的魅力,并从中获得了一些宝贵的心得感悟。这些感悟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更多地是来自实践中的体验。首先,我意识到制作粗布并非易事。在开始之前,我并没有想到这样一种简单的布料制作过程会如此考验耐心和技巧,每一步都需要细致的处理,从准备材料到织布、染色,再到最后的整理,都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让我明白到,实践中的细节决定了最终的成果,只有付出足够的努力和耐心,才能制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其次,我发现粗布制作是一种与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在传习所内的参观学习中,我了解到粗布不仅是一种日常生活用品,更是一种承载着历史和文化的载体,传承人刘海伦老师就是自己穿着亲自制作的衣服,处处彰显着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同时,我也感受到他身上体现出来的工匠精神。粗布制作技艺凝聚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汗水,传承着千年的历史文化,我被这种传统技艺所震撼,更加敬佩那些为了传承非遗文化而默默付出的人们。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单纯的知识与技艺,更是一个国家的文化名片,其中凝结着中华民族的独特智慧和文化精髓,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不仅仅探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非遗文化的内生动力,更是培养我们保护和传承非遗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我们只有这样不断坚持去学习非物质文化遗产,才能够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它们在生生不息地传承中绽放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http://www.dxsbao.com/shijian/578652.html 点此复制本页地址